首页 >
古代架空 > 太监为官记_作者:樵音迷觞(141)
黎烨一脸yīn沉地看着龙臻,低声问道:“就说一句话,到底救不救百姓?”
龙臻面无表qíng,他顿了顿,答道:“不救。”
黎烨猛地一拍桌,大吼道:“当年怀州洪灾,本王本想不管,你们又为何天天上书本王,要开仓放粮救济灾民?!现在百姓有难,受灾严重,你们反而不闻不问,这到底是何心理?怀州的人是人,天下的人不是人?!”
龙臻不为所动,他答道:“陛下,怀州之灾乃天灾,且受灾范围不大,当时朝廷国库充盈,我们有能力实施救助,且灾害延续xing短,挺过一时,之后便可靠自身进行恢复。而今次的qíng况则完全不同于之前,今次属人祸,波及范围广,国家刚经历了一场浩劫,正是危难之时,若现在再去管百姓过年能不能穿暖吃饱,不觉得可笑吗?陛下,请恕臣直言,现在我们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我们能否过个安稳年都是未知数。现在庸国虽退兵,但邶国一直蠢蠢yù动,我国战后元气大伤,若邶国攻来,完全可坐享渔翁之利。”
黎烨不耐烦地摇摇手,似是不想再听龙臻废话,反正他就是这样一个绝qíng的人,几年来都这样。黎烨扫了一眼,目光落在韩凌身上,他说:“韩将军,你分析一下。”
韩凌蓦地一愣,他从没料到黎烨竟会点名听自己发言,他想了想,答道:“启禀陛下,臣也见过今年都城一片荒蔽之景,但相比先王在世,庸黎之战时,qíng况已经好了很多,至少他们尚有庙宇遮挡风雨,当年很多百姓在深冬露宿街头,不少人冻死饿死,但即便如此,先王也未有半分手软,这才成就了霸业。现在的qíng况与当年有几分相似,所以,臣以为可以效仿当年先王的做法,毕竟国家和百姓都可能走投无路,我们自然得优选选择国家的命运。”
黎烨微微蹙眉,他眼中流过一丝莫名的失望与心寒,他没想到韩凌竟也是如此绝qíng之人,他也永远不会明白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思想觉悟。不过,既然他的想法被全盘否定,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现在算是明白,为何战后龙臻从未上报奏折,明明百姓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了,原来,这事根本无关紧要,反正百姓无论怎样申诉,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朝廷拒绝开仓放粮进行救助,也因此,黎烨没有知晓此事的必要。但他身为君王,真就能对正在受难的百姓不管不顾?特别是在亲眼见到他们的处境后,更是不知道该怎样撒手不管?黎烨眼眸一沉,他道:“若本王执意要开仓放粮,你们能耐本王何?”
龙臻摇摇头,叹了口气,道:“陛下你莫要忘了,当初你执意放走安柔造成了怎样的后果?一人的智慧远不及众人,陛下,即便你再聪明,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只有善于纳谏,才可成为明君。”
黎烨一时哑口无言,他又梗着脖子道:“谁能无错?本王才犯了这么一次错,你们就抓着不放了?”
韩凌上前一步,认真说道:“陛下,政事不同于过家家酒,可以根据喜好,胡作非为,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朝纲稳定,所以你需要有全局观。陛下,请容臣这般为你分析,若想救灾民,那我们就要开放国库,而之前你因考虑百姓能否安居乐业,故缴纳的赋税极低,这就造成我国国库虽然不紧缺,但也达不到多多有余的地步,经此一战,国库物资大量减少,又不能及时得到补充,若现在我们在开仓放粮,那又必将损失大量资源,且关键是,支出与回报并不成正比,我们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我们能获得什么回报?什么也没有,且这容易养成百姓的惰xing,以后生活不顺就找朝廷,朝廷若是不顺其意,就进行rǔ骂,从此,他们只会成为蛀虫。另一方面,方才龙丞相也讲过,我国与庸国之战尚未结束,还要对他们进行最后一击,所以我们必须保证物资的补给,才能保证前线兵士的xing命,再者,我们的敌人并非只有庸国一方,难免邶国会暗中偷袭,故防患于未然,臣以为,不当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黎烨怒道:“难道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韩凌答道:“陛下,龙丞相方才也说了,朝廷已为他们备了后路,是他们选择苟且偷生,我们便也无能为力了。”
黎烨道:“qiáng行拉他们参军就是你所说的后路?!为什么你们总要把自己的意志qiáng加于人?!他们不这么选择就只有死路一条,是不是?”
韩凌不为所动,坦然道:“陛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你这般任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