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为官记_作者:樵音迷觞(177)

2017-02-02 樵音迷觞

黎烨发现,越是远离都城之地,受到战争摧残得越是严重,尤其是曾被邶军占领过的地方,其城内完全呈现一片萧条之态。老人颤巍身体,上山砍柴,妇女儿童远赴山坳,挑水采药,还有许多身体残疾之人,瘫在城门前,衣冠不整,身上散发恶臭,沿街乞讨,至于四肢健全的青壮年,根本看不到。
黎烨一行人行至此类地方,登时会被村民视为救星,毕竟村中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衣服考究,风度翩翩之人。村民们的直觉告诉自己:他们定是有钱人!
黎烨等人被团团围住,村民们苦苦哀求,请求施舍,他们本是犯了冒犯君王之罪,但在当时的qíng境下,黎烨根本无从治罪。黎烨命韩凌从包中掏出银两,要施舍于他们,然村民们竟摇头不收,只说道:“公子啊,有没有吃的?现在天下大乱,拿着钱也没用啊!能买到什么?求你们大恩大德,赏我们点吃的吧。”
黎烨不禁愣住,惨然一笑,居然有一天,有人会要吃的而不要钱。
对于这样的现象,黎烨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去了当地官府,表明身份,而后厉声责问当地县官为何隐瞒灾qíng,弄得民不聊生。黎烨原以为是因贪官作祟,方才会出现此qíng形,然当他到了县官家里,登时打消了这样的念头。因为堂堂一七品官员,竟家住茅糙房,且整个家中,无一侍女,全靠那县官的妻子在打点一切。
那地,是真穷。
黎烨问县官为何不开仓放粮?县官便领黎烨去看粮仓,里面的粮食少得可怜,若是用以救济百姓,估计坚持不了十日。

☆、83.有诈

黎烨一连经过数座城镇,其qíng况大同小异,均因战争导致经济低迷,百姓生活困苦,个个都是夹fèng生存。而黎烨也算是明白了,平日里所见的奏章,不过虚假繁荣,要想解决百姓的问题,还是得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由国家支持,百姓才能尽快摆脱贫困。此行黎烨特意走访了女官当政之处,出人意料的,女xing以独特的视角,把发展经济之法定位在与邻国jiāo易之上。因为她们深知黎国国内已一片山穷水尽,想从中谋利,其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她们把目光转移到了国外,例如武国,它是中立之国,本身就具备独立发展的根基,它不需要依附他国,因为它足够qiáng盛。而这样的qiáng国,其经济高度发达,具有巨大的市场与潜力,若能与武国搭成贸易往来,那势必会从中谋利,用以发展本国经济。
所以,在多地官员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恢复良田,鼓励百姓耕种时,这些女官把大把的jīng力放在了与邻国jiāo往之上。女xing本来具有自身优势,加之聪颖的头脑,很快就与其他国家达成了贸易协议,不过其中有一种贸易手段,令黎烨略有反感,那便是劳动力jiāo易。即女官把城中所剩的年轻力壮的男子亦或将貌美的女子贩卖给他国,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但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便是黎国劳动力的流失,若一直发展下去,那么黎国将再无qiáng大的军队,也没耕地种田的农民,依靠短暂的经济效益来牺牲长远利益,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也或许,这就是女官的狭隘之处,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从而忽视了长远利益。
经过再三思索,黎烨还是下令终止了劳动力jiāo易,黎国可向他国提供任何物品,但唯有人力,是万万不可的。那时,黎烨想到隅国的手工布艺技术jīng良,而至今,隅国仍属于附属国,是否可以用低廉的价格向隅国购买布艺,然后转手卖给他国,从而获得收益呢?当时贸易往来的现象并不普及,人们也没有要打开国门,对外jiāo易的意识,所以,根据女官的思路,黎烨迅速想到了经济复苏之法,而韩凌在听闻此想法后,又做了改进,更是把利益最大化了。
黎烨是通过购买手段来获得商品,而韩凌则提倡以剥削手段获得商品。因为隅国本就属于附属国,它需要定期向黎国进贡布艺珍品,现黎国处于危难之时,自然需要隅国的支持,隅国当无偿提供布艺,以助黎国度过难关,往后才能得到庇护。黎烨本不是心狠手辣之人,他以为,如此会把隅国bī向绝境,倘若它投靠别国该如何是好。
韩凌的答案很简单,在它有异心之时便灭了它,即便现在黎国国力收到冲击,但要对付一个区区隅国,并不成问题。且日后黎国若发展得好,是会给隅国补偿的,故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剥削。
此法确实能降低对外贸易的成本,黎烨纠结了几天,最终还是同意了。从此,隅国走上了一条由附属国变为奴隶国的道路。而黎烨在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抵达了龙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