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卫道士中以正徵宗为最。
临近中元节,莫三孚担心林h欢之余更担心远在京城的印庸,与林h欢不同,印庸不仅没莫三孚看着,她的心xing还最为诡异,且恨着世间凡人。
当初莫三孚曾犹豫过要不要放印庸去京城,可堵不如疏,况且有珠古和凤檀看着,再有钱符压制,印庸失去理智的可能不高,思及此,莫三孚便将印庸放了出来,能有哪般造化也只能看她自己了。
相比之下,莫三孚不怎么担心林h欢,林h欢当初身死时并没有多少怨气,如果不是莫三孚出手,他甚至不可能在凡间停留多久。
再有莫三孚尽心安抚,林h欢的心xing可谓是灵物和魔物中最为平静的了。
不过,这些林h欢都不知道,所以并不理解莫三孚为什么会担心中元节的到来,所以等莫三孚回答之后,便问道:“为何?今年的中元节有什么不好的吗?”
莫三孚摇头,“没什么不同,只是担心你啊,中元节当日定有无数孤魂野鬼出没,那日你且小心,或是与我回莫家村去?”
林h欢闻言一愣,心里欢喜,笑着道:“好!”
莫三孚看他笑,也不由得觉得轻松,便说:“那咱好好去逛逛吧,难得热闹!”
“嗯!”
二人说罢便专心看起了热闹,莫三孚虽然从小在这长大,但难得几时悠闲会来着这城逛,再者他并不喜欢这些热闹,幼时没什么过节的念头,再者也记不清了,少时他更喜欢约上几个同伴,泛舟登山,比比文学才识,少有如现在这般悠闲地看着凡人尘世里不起眼的事和物。
这一看也有了些趣味,那五花八门的花灯,外形糟糕味道香浓的小吃,那相视而笑的豆蔻男女,那拖长了调儿的吆喝,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这么简简单单的事,这些没人会注意的小细节一一入眼进耳,缓缓绘出了一幅盛世的热闹qíng景。
莫三孚若有所悟,却不得其法,冥思半刻,轻笑丢下,专心陪着林h欢游逛,偶尔给他买上一两样小点心。
莫三孚从街上回到粮店里时许chūn林正和于氏一起叠银锭子,莫九支也搬来张一凳子认认真真叠着,最近莫九支没去书院了,一来尹a正在专心准备八月后的乡试和府试,没太多jīng力照顾他,二来莫三孚给他jiāo的半年的束已经到日子了,是以,莫三孚gān脆将人接了回来了,让云枫教导他。
这会儿云枫正在整理账簿,郑大壮则在店外招呼猜灯谜的人,自莫三孚又买回十五个壮汉及他们的家人共三十二人回来后,云枫和郑大壮便空了下来,原本莫三孚想让郑大壮管理磨坊的事,那事能轻松不少,可郑大壮撒泼耍赖就是不去,莫三孚也不勉qiáng,在新来的下人里选了个读过两年书十五岁的少年人,让郑大壮带上两天,赶鸭子上架,做了磨坊的管事。
而郑大壮则开始常驻老店,磨坊那儿全部修缮之后用来安排那一伙儿下人,莫三孚让云枫安排人,轮班着在新店、老店和磨坊gān活,这样虽然麻烦些,但只要安排妥当,就没那么多小纠纷。另安排磨坊管事在闲暇时间教导那那几个仆人的孩子读书识字,这是长久的打算,不多说。
这会儿莫三孚回到店里也坐下来帮着叠银锭子。
忠县这边十分重视七月半,从进七月开始就要进行祭祀,祭祀的对象并不是家神,而是祖先牌,并不是祠堂里的祖先牌,而是请人写下自己这一支的亡人姓名,挂在墙上进行祭祀,而祠堂里的牌位则有管理祠堂的老人们祭祀。
这般祭祀一直到七月半,祭祀的东西并不是什么好的,自己家吃什么就祭祀什么,祭祀过后就吃。在此期间,每家都会叠些银锭子,金锭子之类的代表银钱的物什,用纸封好,写上自己这一支的亡人的名字,等到七月十四晚间的时候一同拿到祠堂烧了,这样的信封忠县这一代叫做“包”。
此外,还得准备一个无名包,相当于寄物的银钱。
许chūn林看莫三孚回来了,帮着叠银锭子,看了他一眼,然后说:“今年的包得你自己写了,你大爷爷今年不知道能不能熬得过,你二爷爷也病了,不能让他再费jīng力了。”
莫三孚听了应了声,想着等银锭子叠好去找二伯学学。
对于这些莫三孚了解不多,世道乱前这些都是他爹准备的,他出门后就再没见过这些,去年的七月半也是许chūn林请莫三水的爷爷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