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极为感动,家里不但不怪她藏私,还处处为她着想,以往对父兄的一点隔阂彻底烟消云散了。本来她还抽空给家里人做了不少小物件,想等有机会时捎回去,可是谢家被抄后,所有东西忽然间都不是自己的了,想给爹娘捎点什么以示孝心,却发现手里空空如也,只好给大哥一些碎银子让他路过长安时给家里人卖些东西全当心意。
周安生却坚决不肯要,一再说她一个女子在外孤身一人不容易,手里有银子心里才踏实,长生只得收回去。
幸好老夫人感念长生在谢府大祸临头之时,为了照顾锦姝不惜一同下狱,在狱中又想方设法救了嫡亲的孙女锦娘一命,现在又不惜违抗父母的命令也要留下教谢家的子孙读书,对长生渐生了敬佩和看重之心,为了让长生安心留下,就把女儿谢明珠偷偷送来的一些补品和药材送给长生让捎回家去。
长生虽然明知老夫人内心根本不在乎锦姝怎么样,不过是因为现在没有教书先生敢上谢家门,才一心想留住自己教锦文和锦书读书,所以如此厚待自己,但还是对她生了感激之心,起码父母见这些东西,就可知道自己在谢家确实生活得不错,自然就会放下心来。(未完待续,如yù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50章 各自飘零
满屋蹦蹦跳跳地走了进来,手里举着一封信,说是长生的家信,长生心里一喜,赶紧接过来,示意满屋带锦姝出去玩,然后关上门开始看信。
大哥周安生走时,长生托他暗中打听莫姨娘和锦姝院里几名丫头的下落,也不知结果如何,所以她才如此着急。至于其他人,比如明净的通房丫头豆huáng,与她没有多大的关系,她也没有那么多jīng力去管。
谢家目前这种qíng况,生死前途未卜,主子们尚不能自保,哪有什么jīng力去管曾经的家奴们?老夫人都能够狠心不去过问自幼服侍她几十年的瑞姑,对别人当然更不会上心了。
长生现在虽然依附别人生活,没有能力去过问这些,更无从去打听,可她就是放心不下,如果大哥不来,她就是担心也没有办法,因为老夫人不管,她自己不好出面,又没有可以信赖的人,现在略有办法,她为了让自己心安当然要知道她们的下落。
抄家后她们被押解到刑部大牢,雇下的仆妇们家丁绣娘厨子等皆被遣散,签了卖身契的家奴就没那么幸运,他们不分男女老幼百余口人皆被官卖。至于下场,就要看各人的命运,有一技之长的下场都不会差,老迈病弱的卖不出去,官府不会花钱白养,一般都是撵走,若无人亲友收留就会沦为乞丐,等待旧主qíng况好转再投奔,谢家这种qíng况,就是有人知道也不会来投的,没的赔上了xing命。
下场最让人担心就是年轻丫头们,如果继续有人买去为奴为妾或者被贫家买去为妻还好些,就怕被卖入青楼毁了终身,这也是长生最担心的。
紫葫虽有兄嫂,但她父母早亡,兄嫂心狠贪婪哪里肯出钱买她,大概只会避之不及。她虽姿色普通不至于被卖入青楼,但因被明清所害已非完壁,人家无论是买妻还是买妾还是买丫头都不会要,买她的要么是最下等的烂窑子,要么年纪大家里极穷或身有残疾实在讨不到老婆的男人,无论哪个,都不是长生愿意看到的。
维妮姐妹和可乐可喜年轻貌美又聪明伶俐,长生一心希望她们能够被别家买去做丫头,千万不要落到什么不堪的地方。
大哥不付她所托,果然问得清清楚楚,长生看完信,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皱起了眉头。
这些人是在她们被押解上京的第二天发卖的。太姨娘和豆huáng居然是最早卖出去的,两个被人一起买走后下落不明。长生百思不得其解,太姨娘年长体弱,豆huáng虽美貌却已非完壁,居然还有人买她们?太子党人在朝中现在是祸患,曾经的亲戚朋友现在避谢家尚不及,谁人敢不避嫌买谢府旧奴?且不说别人,谢明珠为了避嫌都不敢出面买下照顾她长大的瑞姑,何况别人?长生只能盼她们还过得去,等明净出狱后寻回她们。
紫葫的下场出乎长生意外的好,她被京城外一个家贫的农户买走为妾。周安生特意前去打听了,这个农夫年纪不过二十出头,年轻健康,品xing端正,妻室病故留下一子一女,他担心另娶妻会nüè待一双儿女,也掏不起娶妻的花费,就想买一妾室却一直不能如愿,而紫葫因为相貌普通又非完壁,那天所有的丫头都卖完了只剩下她,官府的人急着脱手,所以价格压得很低,刚好那农夫进城卖菜,见紫葫年轻体健相貌端正,关键是价钱很低他能买得起,倒也不计较是否完壁,就买回去为妾。听说那农夫心肠不错,见紫葫善良能吃苦,又很疼爱他年幼的儿女,倒是真心真意待她好,紫葫现在已经怀孕了,虽是为妾,但那农夫又不娶妻,除了名份和妻子没有什么两样,这一家除了穷些,倒真的没有什么不好。长生松了一口气,真心地替紫葫高兴,她的下场确是出乎意料的好,暗想等以后有机会定要去看望她,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