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倾_作者:月下箫声(129)

  好在,我的马是大宛进贡的,千里挑万里选的,速度和体力都惊人,托着我们两个人,也还是有本事跑得飞快,还能自动闪躲一些会对我造成威胁的树枝。

  “风的声音美吧!”跑到高兴的时候,我问他。

  “这马跑得真好,好像飞的感觉,古人说的比翼双飞,就是这样的qíng形吧?”他回答我的话有些莫名,却同我想的惊人的相似。

  比翼双飞,从梁祝之后,这天下多少痴qíng男女曾经许下如斯的心愿,但愿qíng长久爱永留。只是,陈风白的声音在风中有些虚幻,于是,我仍旧闭着眼睛,倚在他的怀中,听自己的风声。

  端阳节这天,我一早进宫,端阳节,京城人也习惯叫这一天为女儿节,说是端午比年大,讲究的是出嫁的女儿要在这一天归宁。

  太后寝宫里,早给我准备了我最喜欢的ròu粽子和果脯粽子,因为过节,一会要出宫去看龙舟,见浚没有去上学,远远看见我走过来,就已经一阵风的迎了上前。

  “姐姐骗我。”吃过粽子,母亲也赶了过来,我们仍旧如从前一样,围在太后身边闲话家常,见浚有些委屈的指责我。

  “你皇姐什么时候骗你了,又胡说不是。”太后来过见浚,同我一起坐在她的软榻上。

  “姐姐说,会常回来陪我的,可是这几个月,她都不怎么回来,这还不是骗我。” 见浚不服气,撅着嘴,把头拱在太后怀里。

  “傻孩子,你还小呢,”太后和母亲一齐笑了,“你皇姐嫁了人,哪里还能天天的往宫里跑,你要惦记你皇姐,倒可以去瞧她,哀家听你父皇说,你皇姐家的园子可好了,你去看看,回头说给哀家听听。”太后最疼见浚,这会给他出了这样的主意。

  “皇奶奶答应见浚了,以后见浚可以出宫去看皇姐了,太好了!” 见浚因为年纪小,很少有什么机会出宫,一听太后松口,已然乐得跳了起来。

  “看这孩子,怎么还这么毛躁。”太后摇头,转头对母亲说:“可要管严格些,要是出去,一定要跟咱们说,多带些人跟着才是。”

  母亲忙点头,一边又嘱咐了跟见浚的人。

  一时,父皇下了朝,转到太后寝宫,接太后和后宫众人,出宫赏龙舟。

  每年赏龙舟的地点都是北海,北宫门到北海的路,一眼望去,是铺天盖地的huáng色,huáng土垫道,huáng色的帷幔,平时这里本就没有百姓的身影,这会就更是肃清得方圆几里地,连只蚂蚁都看不到。

  我每年只喜欢看龙舟上的各色杂耍表演,对重头戏竞渡就完全没有兴趣,一来是因为竞渡时,各船都是鼓声雷动,鼓点总让我有呼吸困难的感觉,二来划龙舟本来是为了健身和好玩,如今却和赏赐联系在一起,那人人争先的感觉有些变了味道,也就让人失了兴致。

  好在今年龙舟上的杂耍都很有特色,一只船上,还有个少年爬到了桅杆最顶端,腾挪翻跃,无不jīng彩,看得众人连连叫好,父皇也夸这只船有些新意,细问才知道,是苏州远道赶来御前献艺的。

  竞渡的结果,今年也有些出乎意料,获胜的依旧是这只苏州的龙船,太后因而很高兴,特意叫刚刚桅杆上表演的少年上前领赏。

  被带上来的少年大约十二三岁的样子,身子细小,有些女孩子般的纤弱,跪到前面,身子瑟瑟的发抖。

  “可怜见的孩子,抬头哀家瞧瞧。”太后于是有些唏嘘,声音也格外的温和下来。

  少年抬头,我正同见浚说话,不经意的瞄了一眼,脸旁倒也白净,还有一双不大却乌黑的眼睛。

  “看来原本也是好人家的孩子,可怜了,怎么就舍到龙舟上了。”太后转头对父皇说,“多赏他些钱,回家去或做点小买卖什么的,好过这风里来,làng里去的。”

  “太后慈悲,你还不谢恩。”一时,早有小太监捧的银钱过去,一边提醒他磕头谢恩。

  “糙民谢太后恩典。”少年似乎很感动,磕头如捣蒜。

  这样的场景,每年都会发生,没有人更多的留意,等少年磕了几个头后,就有人去拉他起来。

  变故,就发生在小太监把装了不少银锭子的托盘jiāo到少年手上时,那少年不知使了个怎样的手法,一盘子几十个银锭子激she而出,直奔看台上,父皇、太后和我们。

  按理说,在少年所处的位置,银锭子的体积和数量,都决定了它的she程不会很远,即便是有部分能到父皇的看台前,也应该没什么力道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