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够了没有!”一道清朗的声音自头顶传来。
“……”刘据面目通红的将脸埋在锦被里面。居然……还没睡!
“看够了就睡吧!”刘彻的声音中隐隐透着笑意。
“……恩!”半晌,从锦被中传来一声细细的应声。刘彻笑着将埋在锦被中的小人儿挖出来,禁锢在自己怀中。将锦被小心翼翼地盖严实了,又仔仔细细检查过后,发现没有能透风的地方,这才调整好姿势,沉沉睡去。
作者有话要说:
不准霸王我!!!!!
25
25、第二十四章 …
有汉一朝,逢五逢十是群臣朝见的日子。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大朝”。
虽然平日里的朝会在刘据的各种装痴扮呆的行为中都赖过去了。可是每个月的十五和三十号依旧的早早起来参加大朝会。这是刘据父子二人相互妥协的结果。而对于这种qíng况,刘据虽然依旧有些忐忑,可是心中却明白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毕竟刘彻乃是当今天子。天子就必然金口玉言,千金一诺。虽然下旨让太子临朝的旨意几乎受到了所有朝臣包括刘据这个当事人的反对。可是既然圣旨已下,众人就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否则就是忤逆,就是造反。
而刘彻当初下旨让太子临朝的动机也是好的。在这种刘彻好心办了坏事的qíng况下,刘据也不好求全责备。毕竟刘彻是当今天子。他有心对你示好,并且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被推到风口làng尖处的刘据也就无法在开口多话,否则会被认为是“得了便宜还要卖乖”。真要是给人留下了这种印象,必定不是好事。
所以万般无奈之下的刘据只好亲自找到刘彻试图表明自己的意愿——当然这是私下的。而刘据仅仅只用一句话就说服了向来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刘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简单的一句话,每日必上的朝会就变成了每月仅有两次的大朝。目的也只是变成熟悉朝政,所以虽然依旧有些时候尚早,可这种解释却在包括国舅在内的众位大臣的承受能力以内了。毕竟太子乃是一国储君,虽然今年只有十一岁,可是已经当了四年的太子,熟悉一下朝政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种事qíng要是还会反对,恐怕其目的也是居心叵测了。
向来做事我行我素的汉武帝刘彻这次居然照顾到了刘据的看法,一来让刘据感到有些欣慰。至少最近几个月的沟通努力没有白费。二来也是让朝廷的众位大臣再一次感受到了太子在陛下心中的与众不同。这等的恩宠,这样的圣心……看来太子的地位到目前为止依旧是非常稳固的。这种认知让某些暗中有动作的人小心谨慎了不少。
只是后一种好处是刘据没有想到的。
当刘据走到建章宫外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大臣在殿外三三两两的等候了。刘据看着寒风中瑟缩不已的众位臣工,心下有些感慨。为人臣子也是不容易啊!这么早就起来了,恐怕连饭都还没吃上呢!
想到后世一句很经典的话——起得比jī早,睡得比“jì”迟,吃得比狗差。一时间忍俊不禁差点笑出声来。
“太子殿下,笑什么呢?”刘据闻言,赶紧收住笑意。回首望去,却是自己那被封为大司马的舅舅,卫青。只是身旁还跟着一个年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相貌俊朗,目若朗星。气质凛然。周身散发出犹如实质的气压。注意到刘据的视线,青年目光看过来。刘据霎时间有种被俩道剑芒刺穿的感觉。如此的锋芒毕露,没有别人,正是他那位“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表哥。
看到霍去病的风采,刘据有些慨然。似乎汉武帝的时代就是一个青年人展露锋芒的舞台。不论是前期的卫青之后的霍去病甚至更晚一些的霍光,包括那个以“娈佞”名扬天下的韩嫣,都是在青年时期就崭露头角的。这和那些皓首白鬓才得到一丝做官机会的人比起来,无疑要幸运很多。
“据儿……”正恍惚间,刘据听到卫青的低声召唤,有些诧异的看了看。舅舅卫青这人,虽然战功赫赫,却一向低调严谨。众人面前从未呼过自己的名字,想来是用“太子殿下”的称谓。今次怎么……
“舅舅昨日听说你和陛下一起去上林苑骑马……你没事吧!”最后一句话,声音低的刘据都怀疑自己听没听见。不过看着卫青温厚表qíng下难以掩饰的关心,一股暖流从心里流过,熨烫的内心十分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