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律接过牌子,转身往外传令去了。
第二道令牌jiāo给上官照,“命越骑校尉率领越骑,镇守青琐门。若朱雀门不保,还有第二道门可做抵挡。”
鱼死网破,不过如此罢。她返回章德殿,从寝台旁的匣子里取出他赠她的玉佩,挂在大带上。蟠龙与飞燕,天定的良缘。但愿他看见这面玉佩,能明白她的心。她从来没有打算毁他的根基,她确实想过在叛乱平定后处置燕氏家老,一条人命,换取阖族百余条命,总是值得的。可是现在弄成了这样,她想和他解释,口信也传不出去。每一处都有无形的眼睛在盯着,她除了继续装作若无其事,没有其他办法。
时间差不多了,她也应当露面了。从平朔殿到千秋万岁殿,每行一步,都让她的心更往下沉淀。
上次丞相舌战群臣,把那些割地自雄的王侯们堵得答不上来话,这次是什么命运,她心里没底。她从中道的毡毯缓行入殿,满殿的人都向她俯首,她还如往常一样,摆出了从容澹宁的笑,到皇太后面前,向太后长揖,恭祝她的千秋寿诞。
太后脸上的笑容显得寡淡,“今日是老身的寿诞,陛下依旧日理万机,大殷有陛下这样的皇帝,真是列祖列宗的福气。可是有桩事,老身听后十分的不悦。”那微微仰起的唇角逐渐放下来,梁太后道,“千秋寿宴本是陛下的孝心,既然大喜的日子,为什么要造杀业?老身听说京兆尹于城南斩杀燕氏十三人,陛下是否应当同老身解释一下,究竟是怎么回事?”
扶微怔了一下,“啊,此事母亲已经听说了?那如何没有听说宫里有人矫诏,窃取天子行玺下令京兆尹杀人?臣还在庆幸,幸好皇帝行玺和信玺在侍中手里,否则天下就真要大乱了。”
太后脸色微变,她在她的猜度里自顾自又道:“母亲往常不关心政局,近来似乎不同,臣想一定是臣的错,令母亲担忧了。其实母亲大可放心,臣已然亲政,既有执政的手段,就经得住大风大làng。母亲且看着吧,那些宵小朕会一网打尽的,臣还要让母亲安享晚年呢。”
她脸上自始至终都带着笑,太后的表qíng反倒显得肃穆了。扶微只觉得可惜,她曾经把她当作生母一样敬重,但在得知她举荐的羽林中郎将果然开始蠢动时,她的心就凉了。
原来太后拉着脸,是那样一副刻薄的长相。她以为和先帝有过那么美好的爱qíng故事的人,一定有一颗温暖的心,谁知并不是。她弄不明白,她无儿无女,到底为什么要争。既然深爱先帝,先帝唯一的后嗣,她为什么不能拥戴,难道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扶微转头看殿上,三公九卿,王侯将相,来得比她大婚那次还要齐全。她眯着眼扫视,含笑道:“齐聚一堂,真是难得。”
梁太后道:“各人皆有事忙,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老身俱了拜帖,挨个儿请来的。亲戚不走就凉了,到底要互通有无,才得长久。”
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是讨厌的现状!天色渐暗,殿里殿外都掌起了灯,火光照得这深远的殿宇有了家常的错觉。扶微在欢声笑语里端着酒爵起身,“今日是太后陛下千秋,臣敬贺太后……”
话还未说完,隐约听见有兵戎之声传来。向南看,南方火光冲天,俨然乱世再临。众人都大大惊惶起来,扶微心里反倒平静了,早晚要来的,晚来不如早来。
她的视线在下首成排的食案后巡视,燕王、临淄王,定城侯……她冷冷哂笑,敬王源表!居然是那个老实巴jiāo,她从来没有怀疑过的源表,真是出乎预料。
第73章
千秋万岁殿周围早就埋伏下了卫士,外面兵戎大作,里面就被围得铁桶一样。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墙,刀锋一致向前,石亭子里的火焰像无数面旗帜,在刀尖上招展。文臣武将都没想到这次赴的是鸿门宴,原本好好的太后千秋,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众人惶恐,毕竟是在宫内,那么高深的宫墙,连逃脱的可能都没有。到底是有人作乱,还是少帝在玩什么花样,谁也不知道。他们只有仓惶对望,养尊处优的脸上从容坍塌,显得焦躁又迷茫。大殷是个年轻的国家,开国初期势必有连天的烽火和动dàng,扶微的皇叔们却没有经历过战乱。光烈皇帝横扫八方的事迹,仅仅是《大殷本纪》上记载的传奇,离他们有些遥远。他们平时无非为一点田地钱粮和朝廷闹闹qíng绪,面对突来的兵戈,不由自主生出天然的恐惧,那慌张的模样,全没有祖先的半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