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圣旨一发,朝中惊掉了不少眼睛。
临江郡王东方君亭的xing向在朝中不是什么大秘密,再说了,有他老子静亲王那麽一个爹做榜样,儿子好男色也不奇怪。只是这般大张旗鼓由皇帝赐婚出嫁,还是让一gān人等大是感叹,对於唐正言这个新出炉的探花,也多了些探究。毕竟唐正言之前默默无名,在殿试时才一举出彩,虽有才华,却出身寒门,相配於临江郡王,却是有些身份低微了。
但皇上亲自下了旨,又看静亲王那副喜滋滋的样子,众人都是乖觉,对唐正言也都亲切起来,不敢小觑。
葡萄接了圣旨,那叫一个美啊,立马催着父王赶紧给他下小定。饶是东方昊晔这般爱』女『心切,也忍不住笑道:「小定礼要等男方来提,你催父王有什么用?等着看那小子的行动吧。」
葡萄道:「父王,你别逗我了。唐大哥家没有长辈,张罗此事怕是有些困难,你帮帮他啊,别让他为难。」
东方昊晔戳了戳儿子光洁的额头,不悦道:「男大不中留啊,一心向着外人。你放心,你唐大哥可不是那般无能的人,咱们就等着吧,他不会让你失望的。」
东方昊晔看人还是很准的,唐正言果然有本事,竟说动了丞相李海成的夫人帮他行小定。
第十四章
先下朝中有三名丞相,李海成正管着礼部,礼部侍郎李肃是他侄子,正是今年科考的主考官,唐正言他们这届考子们的座师。李肃原就很欣赏唐正言,在他考中后还叫他和其他几人来家中吃过饭,原动了心思将自己的闺女嫁给他,谁知却被静亲王截胡了。
唐正言上门相求时,李肃很是高兴。但他原配已去世多年,一直未曾续娶,无法帮唐正言小定。这一点唐正言也想到了,他的目标其实是李丞相,但却并不直言,只说自己在京里没有依靠,唯有座师是他亲人,请李肃做主。
这种天下掉下来的好事李肃岂能不接着?这不仅是与静亲王jiāo好的机会,他更看重的是唐正言未来无限的前途。虽然唐正言只是初露头角,但看他为人做事稳重有谋,又搞定了临江郡王,但凡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他将来必不是池中物。
于是李肃便如唐正言所期待的那样,提起了自己的伯父李丞相。他带着唐正言去李丞相家拜会,李夫人很是乐意成人之美,便揽下了唐正言与临江郡王的一gān婚仪之事。
没过几天,李丞相夫人便亲自登门拜会静王府,与王妃北堂曜月jiāo换了两家儿女……咳,是儿子们的庚帖,回去合算之后,便准备小定了。
然恰恰是小定这日,却是出了大变故。
原来是有御史上奏唐正言伪造身份,抛家弃籍,出身有碍。他本不姓唐,应该姓方才是。乃是南方福州世家方子建之嫡孙──方正言。
御史风闻奏事,但此次却有证据,方子建的庶子、方正言的叔叔方之云原是云州太守,恰好回京述职,正在京城,可以为证。
此奏一出,朝廷哗然。皇上一下子沈了脸。
方子建曾任礼部尚书,九卿之一,官居一品。不过已经於十四年前致仕,八年前去世。当时先皇在时,曾赞方家为『礼仪之家』,并赐下四字正匾,如今还悬挂在方家祖宅的正堂之上。
这个时代,宗族的力量有时候比朝廷还大,背叛家族是很大的罪名。不过律法无外乎人qíng,如果有特殊qíng况,只要道理在,脱离家族另立族谱的事也可以肯定,因此此事可大可小。
皇上并不糊涂,一边召唐正言自辩,一边叫方之云进宫对证。
与此同时,李夫人正坐在静王府的大厅里恭喜北堂曜月,与他核对小定礼单,讨论婚期,听到消息传来,李夫人不由脸色一变。
作为丞相夫人,她肯出面为唐正言主持一gān婚仪之事,无非是丈夫、侄子都看中了唐正言的前途和与静王府的关系。唐正言若真是欺骗朝廷,做出抛家弃籍之事,这亲事弄不好可就变成仇事了。她是来结亲的,可不是来结仇的。
李夫人这厢脸色变幻,北堂曜月却十分镇定,闻言眉毛也没皱一下,对李夫人道:「看来朝上出了些许意外,不过却与咱们无关,还是先把小定仪式完成吧。」
李夫人迟疑道:「这样好吗?要不然……先等等?」
北堂曜月心下不悦。他们静王府还没对唐正言失去信心呢,李夫人那边倒打退堂鼓了?不过他面上不动声色,淡淡笑道:「定亲的东西都送来了,那两只大雁还在院子里放着呢,怎能送回去?皇上既然宣了唐探花明日自辩,是非定论到时自会清楚。我儿已经由皇上赐婚定给了唐探花,不管他姓唐姓方,都是我的儿婿,我静王府绝不会做出悔婚之事。李夫人,我们还是继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