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夫人养儿记事_作者:骨生迷(202)

  听到太子夸赞了自己的爹,郑绣与有荣焉地笑道:“您抬爱了,父亲回乡教书已经许多年了,也许久没有写文章了。”

  太子不禁可惜道:“那确实可惜了。想郑举人那样的才华,若是再考科举,自然能更进一步,位极人臣。”

  这话在别人嘴里说出来或许是恭维之词,可从太子嘴里说出来,却又是另一番意思了。

  郑绣不知道如何回答,便看向了薛直。薛直便接口道:“岳父年后便要上京,届时应该会逗留一段时间。”

  太子面上一喜,“那好极了,到时候我再上门请教一二。”

  太子用了‘请教’这个词,郑绣心头一跳,隐隐察觉到了什么。

  ☆、第一百零七章107

  不过太子说完这两句便不再提郑仁了,转头继续跟薛勉说说笑笑。仿佛刚才那几句话不过真的是茶余饭后的闲谈。

  太子又在浩夜堂逗留了大半个时辰,起身告辞。

  薛直和郑绣亲自相送到门口,看着他上了马车,带着人往皇宫的方向去了。

  目送他们走远后,郑绣抚着胸口道:“再多来两回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

  薛直不禁哈哈一笑,“殿下平易近人,你真不用想那么多。”

  两人一边说一边往浩夜堂去。

  郑绣让跟着的丫鬟小厮都站远了几步,道:“殿下刚才提我爹,他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薛直道:“岳父文采斐然,是个难得的人才,殿下生下笼络之心也在qíng理之中。”

  “可我爹,他志不在庙堂……”

  “此一时彼一时,我回京后听到了一些事儿,本是想着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同你说的。”

  外头到底不方便说话,薛直便说回去了再跟她细说。

  到了浩夜堂,郑绣让丫鬟小厮都在外间守候,他跟着薛直进了内室。

  薛直也不兜圈子,只把自己回京后听说的事同她说了。

  多年前郑仁中举之后便在京城成了亲,娶的不过顺天府旗下的一个幕僚的女儿。

  那个幕僚家里一贫如洗,却也是书香世家,因看重郑仁的才华,便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婚后郑仁和妻子琴瑟和鸣,没多久就生下了郑绣。

  可没想到一次偶然上街,忠勇伯府的小公子看上了郑绣他娘。本朝历代举人就可以为官,但多是当些小官的候补。郑仁那时候的官阶亦不高,自然不能与之抗衡。几番巧取豪夺,断了郑仁的科举路不说,还气得郑绣的外公突然犯了心疾骤然去世。

  周旋了几年后,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参了忠勇伯府好几次,都未见成效,反让忠勇伯府真正记恨上了郑仁,更加难为起他们来。郑仁和妻子心灰意冷,便辞官归去。

  郑绣她娘也因为自己而连累父亲早亡而耿耿于怀,跟着郑仁回乡没过几年就得病辞世。

  “所以岳父并不是真的志不在此,不然也不会苦读圣贤书十几载,实在是多年前qíng势bī人。”薛直说到这儿也不由叹息。若是早知道以后他会这么喜欢郑绣,当时的他一定会想尽办法替郑仁解围。

  不过当时的他也不到十岁,就算能通晓未来,能力也有限。

  郑绣从来不知道自己家里还有这样一桩往事,不由怒道:“天子脚下,忠勇伯府怎敢做出这样的事?!实在是天理难容!”

  薛直提醒道:“如今的太后,就是出身忠勇伯府。”

  怪不得忠勇伯府敢如此胆大妄为。郑绣忽然就觉得心里很难受。

  薛直揽了揽郑绣的肩膀,温声安慰道:“现在好了,岳父什么都不用顾忌了。皇上已经坐稳皇位多年,太子也已经长成。还有我庆国公府在,岳父和你们再也不用惧怕什么。”

  郑绣点点头,心里五味杂陈。这就是京城,一切权柄做主。当年的皇上登基不久,还忌惮太后几分,便让忠勇伯府能做出那等无法无天之事。

  “那忠勇伯府的那个人……”

  薛直道:“皇上后来下了诏,罢了他的官职,如今只能永远做个白身。听说前几年在外头粉楼和争风吃醋打破了头,回去后不久便不治身亡了。”

  总算,也算有了应得的报应。

  郑绣在心里数着日子,不久前她爹写了家书,说是过完正月十五便会准备动身来京。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很快就走到了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