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父在书房中踱出几步后,转向郑况沉声说道:“彰水县令的事,为父也听人说过。不过,石县令此番前来彰水,做的可不止是加税赋。他还同时带了一千私兵,据说,早在半个月前,彰水县的劫匪便被一扫而清,连那些在村里为非作歹的làngdàng子也通通躲起来了。”
郑况寻思了一会,突然双眼大亮,他抬起头,激动地朝着郑父说道:“父亲,这岂不是说,如果我们运气好,也许能无险无阻地掏了劫匪的老窝?”
郑氏的发家,本来就得自意外之财。对于郑父来说,十三年前,他掏了姬氏的宝窟,进而一夜bào富。回过头来从指fèng里漏个一金半金给姬氏父女,便博了个仁善知恩的美名的滋味,实在太美太让人难忘,让他念念不忘到现在。因此,郑况那句“掏了老窝”的话一出,郑父激动得连鼻翼都一张一合了。
就在这时,郑况皱起了眉头,连连摇头,“不对不对。这么大一件事,连那些闲人都知道了,说不定彰水县令也知道,那些银财,只怕早就落到他手里了。”
郑父一想也是如此,他跟着暗叹一声后,终是不死心,想了想说道:“这样吧,你带上几十个人,打着去彰水县收购田产的名义去看看,记得探探县衙的口风!”
“是。”
彰水县与荆县相距不到百里路程,不到六天,郑况便派人送了书信回来。那封被火漆封了三层的书信里,郑况告诉郑父,彰水县令压根就不知道劫匪老窝一事,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彰水县的那些田地上,据郑况估计,那个石县令是想通过这一招,bī得百姓卖田卖地,最后他自己贱价收回,把百姓的良田变成家族的私田。郑况还说,彰水县令的那一千私兵,是为保护他本人而设。
这个消息,让郑父欣喜若狂。
于是,郑父当既便带着庄园里剩下的一百几十号护卫,紧赶急赶地来到彰水县。早在十三年前的事便告诉郑父,世事富贵从来是险中求。虽然,姬姒所说之事,并不一定是真的,彰水县也不一定有劫匪的老窝,便是真有老窝,也不一定被他搜得。可在郑父看来,这种小小的困难算不得什么,便是什么也没有,他们父子也不过是白跑一趟。而万一有所得,那可是郑氏百年富贵的大事。
可让郑氏父子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带着自家的护卫,在彰县令的一亩三分地上转悠数日,鬼鬼崇崇的事,这一天,给传到了彰县令耳中。于是,就在郑氏父子还在漫山遍岭地打探寻找时,彰水县令带着几百私兵把他们一网擒获。
直到父子两人被押送到彰水县令面前时,郑父还不慌乱,他想着,实在不行就把那个消息送给彰水县令。
可他没有想到,那彰水县令竟是二话不说,便令人把他们就地格杀!当郑父慌乱地把秘密告知时,那彰水县令也不如他所想的那样,把他们父子放了,而是越发怒形于色……
第二十五章郑氏败落
四天后,郑氏父子被劫匪杀死的消息从彰水县传来。
又过了三天,郑母在卖掉二百亩良田后,才上下打点,从彰水县衙役手中,完整地抬回了丈夫和儿子的尸首。
经此一役,郑氏一家可谓是元气大伤,不但家里的两个顶梁柱男人全部死去,同时死去的,还有对家族起护卫作用的二百部曲。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二百个青壮男子的死亡,他们的家人悲伤yù绝,于qíng于理,郑府都要对其进行补偿,可郑氏父子被杀,郑母和郑宓心中惶惶,恨不得把手头的银钱紧紧抓着,一分也不动用,又哪里舍得付出这么巨大的一笔补偿金?于是,一夕之间,郑府成了兵荒马乱之地,那二百青壮的家属,成日成夜地堵门哭泣。
在郑父和郑况的尸首运回来那一天,姬姒合着大流去拜祭了一次。郑父和郑况是间接死在她的手中,面对那yīn森森的灵堂,姬姒便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心里也是有着不自在的。
是的,郑氏父子,是中了姬姒的暗算。那日听到彰水县的名号时,姬姒便陡然记起一件影响甚巨的大事。
彰水县案,曾经轰动江南。其起因是一些村民在彰水河里发现了金沙——河中有金沙,很有可能是因为山中有金矿,这个消息,无意中被荆州一姓石的豪qiáng家族得晓。于是,在秘密调查了彰水县的qíng况后,石氏家族派出一个子弟担任彰水县的县令。然后,这个县令通过一系列的qiáng取豪夺,把包括彰山和彰水河在内的方圆千里的良田,山林,河流,全部圈为家族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