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明月_作者:蓝云舒【3部完结+番外】(724)

2016-11-16 蓝云舒 古言

  想到此处,她心里略定。谁知回到家中等了半日,没等到裴行俭,却等到了跟着他去鸿胪寺jiāo接上任的随从:“阿郎让小的来与娘子回禀一声,适才有使者相召,阿郎入宫面圣去了。”

  皇帝把裴行俭也召到宫里去了?昨日裴行俭去觐见时,他不还病着么?怎么今天武后一见自己,他也病好了?这两口子……琉璃转头望着蓬莱宫的方向,忍不住在心里默默深qíng地问候了一声唐太宗陛下。

  ………………

  蓬莱宫的紫宸殿里,李治倚坐在大绳chuáng上,脸上倒是露出了近来难得一见的欣慰笑容:“裴卿不必多礼。”停了片刻,他的声音里多了几分叹息,“十年西域风霜,万里奔波劳碌,守约竟是风采不减当年!”

  裴行俭缓缓站直了身子。其实他的眉宇间到底已有了岁月痕迹,原本温润的气度也被磨砺得多了几分峻朗疏阔,只是此时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清远,神色从容,整个人竟是安然得仿佛从来不曾离开。听得后面那句,他微笑着欠了欠身:“陛下过奖。”

  他的目光在李治脸上微微一扫,进殿第一眼看见皇帝时的那份震惊被严严实实地压在了心底:“臣能重见天颜,幸何如之,又怎敢不抖擞jīng神?”

  李治微笑着叹了口气。刚刚开始西斜的阳光在紫宸殿的窗纱上投下了婆娑的日影,也把这位至尊的苍白面孔映得愈发清晰。他的鬓边已颇有苍色,原本秀长的双眼被浮肿的眼睑遮住了一半,搭在绳chuáng扶手上的手背更是青筋毕露,看起来几乎不像是一位四十岁的盛年天子,唯有声音依旧醇和:“听闻守约昨日才到京。这几个月里,你携襁褓幼子跋涉数千里,想来十分辛苦,却不知路上可还顺遂?”

  裴行俭的笑容依然沉稳:“托陛下洪福,一切顺利,何况此乃臣分内之事,‘辛苦’二字,实不敢当。”

  李治似乎没料到裴行俭会答得如此四平八稳,沉吟片刻才道:“有一事裴卿或许还不知晓,朝廷刚刚收到消息,继往绝可汗六月底bào病而亡,他所辖的弩失毕五部如今已是大乱,依卿所见,朝廷该如何安置其后事才好?”

  阿史那步真死了?裴行俭心头震动,思量半晌,沉声回道:“依臣之见,以今日之势,一动不如一静,朝廷还是以暂且观望为宜。”

  李治“喔”了一声,语气多少有些疑惑:“朕怎么听闻,如今突厥的咄陆五部已是唯阿史那都支马首是瞻,此人的láng心野心早已毕露,若是听任弩失毕五部就此群雄无首,这乱局岂不是愈发难以收拾?”

  裴行俭的语气依旧平稳:“陛下所言甚是。只是突厥之乱已非一日,朝廷若能派兵征讨,自是乱局可平,不知陛下如今可yù发兵西域?”

  “如今高丽未平,民力不足……”李治微微摇头,没有说下去。

  裴行俭沉稳地接住了话头:“既是如此,朝廷所能筹划者,无非是封与抚,上上之策自是能册封一位对我朝忠心耿耿又在突厥素有威望的可汗,统率突厥十姓,永绝后患。”

  李治忙点了点头,眼中不由满是期待。

  裴行俭却叹了口气:“然则臣适才想了一遍,如今西域只怕并无此等人选!”

  “弩失毕五部这边,阿史那步真的威望原本有限,臣在西域时,五部酋长便已各有打算;至于五咄陆部,jīng英早在数年前已被诛杀一空。眼下整个西域,已无人能与阿史那都支抗衡。朝廷若封他人,不过是bī得都支早日反叛;若封都支为汗,虽暂时能安抚其一二,却会为日后留下大患!”

  李治脸上不由露出了失望之色:“难不成朝廷当真便无人可用了?”

  裴行俭抬头看着皇帝:“其实在长安倒还有一位人选。”

  李治眼睛一亮:“谁?”

  裴行俭温声道:“前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she虽被诛多年,突厥人却至今还感念他的恩德,只是其子孙多已亡于苏大都护刀下,才令阿史那都支有机可乘。据臣所知,弥she尚有一子在长安为质。朝廷若封他为汗,或能与阿史那都支分庭抗礼,只是此子才gān心xing如何,倒是需要仔细考量……”

  李治断然摇头:“此人不可用!他的父兄都死于苏海政之手,若放他归乡为汗,谁知他会不会起反心?何况要封他为汗,必要先为弥she翻案,这岂不是昭告天下,大唐当初是错杀了忠良?这让朝廷颜面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