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明月_作者:蓝云舒【3部完结+番外】(821)

2016-11-16 蓝云舒 古言

  满座之人都喝起彩来,一位年方弱冠的白衣文士笑道:“霍君果然有自知之明,今日不多留几首好诗,妙儿是决计不能放你归去的,只怕也要留你在这神仙dòng府里待到地老天荒了。”顿时惹来哄堂大笑。

  笑声刚歇,人群中一个粗犷的声音便响了起来:“吟诗赋文,佳人美酒,方是我辈中事!白头又如何,难不成还怕了错过试判?”话题竟是又转了回去,应和者的鄙薄和抱怨也越发露骨。有人锐声道:“听说那位裴少伯也是名门之后,真不怕rǔ没了先人!”

  二楼的一间雅室,有人“砰”的一声合上了窗页,将笑骂声都关在了外面。

  颇为宽敞的房间里,随即响起一声低笑:“如琢何必急着关窗,今曰这月旦评的文会着实有些无聊,且听听这出戏能唱到几时,岂不还算有趣?”说话之人闲闲地坐在酒案后,衣袍素洁,笑容温润,明亮的眸子里此刻也满是笑意,仿佛外头被众人嘲讽指责的裴少伯与他毫无关系。

  过去关窗的裴承先却是冷笑一声,撩抱在裴行俭对面坐了下来:“守约兄气量宽宏,能笑听众口低毁rǔ骂,甚至rǔ及门楣,承先的确不敢相比!”

  裴行俭摇了摇头,笑容未减半分:“不过是些居心叵测的小人,奉命在这里说些挑拨是非的尖酸话,若是把这些都放在心上,我二十年前就一头碰死了!”

  奉命挑拨的小人?裴承先满脸怀疑地看了看裴行俭。

  裴行俭往外看了一眼,神色笃定:“乍一眼看去,下头是人头攒动,议汹汹,不过若用心去听,挑头说那些话的不过是那么十几人,他们能换地方,换言辞,却换不了自己的那把嗓子!可惜这等场合,正经权贵子弟多适不肯来的,愿意应和他们的人自然不多。若是真正的群qíng汹涌,岂是这等挑都挑不热的场面?”

  裴承先皱了皱眉才道:“你说得或是有理。只是大庭广众之下,士子们爱惜前程,不敢议论朝政,也是有的,心里怎么想却也难说。这些日子你若是听到过那些衣冠子弟私下小聚时的议论,就知道这样的议论已经算是客气了!”

  裴行俭笑着摇头倒不必去听了。如今最恨这吏选之法的,自然是宗室权贵子弟,尤其是各位公主的公子们。他们原先虽不似王子王孙般有爵位可期,但靠着家世,也是不愁前程的。如今却让他们去与寻常人等一道考律法政务,他们焉能不心生愤恨?再者,就是那些长于文采而疏于庶务的高门子弟,他们熟读经史子集,素来目无下尘,觉得这试判之制有rǔ斯文,也是理所应当。

  “如琢,你身边jiāo往的,原本多是这两种人,难免觉得天下人都反对此法。可宗室高门子弟在天下选人中才占了多少?真正的寒门学子乃至寻常官宦人家的子弟,看法只怕不尽相同吧?”

  裴承先沉默良久才点了点头:“我的确认识几个寻常人家的子弟,他们对此多是将信将疑,有人觉得这不过是个幌子,有人疑心难以长久,不过倒也说过,若真能以此为制,倒是一个……不失公平的法子。”

  裴行俭手指轻轻一敲案几:“说得好,就是这四个字,不失公平!如琢,不是行检狂妄,我如今提的这铨选之法不敢说没有弊端,却还勉qiáng当得起公平二字。须知世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今这僧多粥少的局面已是积重难返,让大家有这样一条公平的路子可走,他们才能有所指望’即使不能如愿,那也是技不如人,怨不得旁人,怨不得朝廷。

  “至于入场要考律法政务,莫说贞观年间便有此例,如今只是将之定为侱式而已,就说这吏部选官,究竟是所为何来?为官者固然当读书明理,但若是只知诗书而不知律法、不通政务,又怎么谈得上能去治理百姓、报效国家?”

  他剑眉微扬,整个人渐渐有了一种bī人的气势:“如琢,你久居京城,jiāo往者均为宗室清贵,谈论都是道德文章。你可曾去过边陲州府,见过那不学无术的禄蠹为官一任,为害一方?你可曾见过那些空负才学的贫寒学子,报国无门,不是就此消沉蹉跎,就是怨天尤人,甚至走了歪门邪路?先皇曾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士子们对朝廷只剩一团怨气,天下如何能长治久安?若是没有太平盛世,我等又谈什么今生的功业,后人的前程!”

  看着那双寒星般的眸子,裴承先一时神为之夺,半晌才回过神来:“我、我不是说你的法子不好。平心而论,此法对朝廷的确有些益处,只是你若连自己都保不住,又谈什么改革选制,安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