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明月_作者:蓝云舒【3部完结+番外】(906)

2016-11-16 蓝云舒 古言

  在长安生活了这么久,她自然知道,这座都城什么都好,就是产粮不多,运粮不便。因此,从建城之日开始,每到灾荒之年,皇帝们就会带着文武百官跑到洛阳去“就食”,所谓巡幸,不过是给这种集体逃荒安了个好听的名头。这也罢了,这大逃荒若是提前半年,她大概还能为有机会去看看洛阳而高兴,可现在,每次想起那座秀丽如画的东都,她的心头却只剩下挥之不去的不安。

  宫门前的混乱并没有持续太久,待琉璃一行人跟着宫女到达住处时,屋里早已布置妥当,炭盆烧得火热,茵褥一尘不染,屋角的瑞shòu铜薰炉静静地散发出苏合香的馥郁气息。

  四郎和五郎下车便醒了,先还烦躁地嚷了几声,进屋换了尿布之后,便坐在chuáng上脸对脸地咯咯傻笑了起来。琉璃原本还有些心事,瞧着这两张笑脸,所有的郁闷顿时都烟消云散。

  门外一阵脚步响,有人柔声问道:“华阳夫人在么?皇后殿下有请。”

  琉璃忙应了一声,心里并不意外。此来洛阳,武后特意把二三十个年轻伶俐的官眷安排在自己的仪仗附近,为的自然是一路上找她们说话解闷。说来自己也有半年多没见过武后了,偏偏这几个月……她转头照了照铜镜,正想在头上添支华贵些的珠钗,却听外头的宫女又补充了一句:“殿下说,若是方便,请夫人把几位小公子也带上。”

  带上孩子们?琉璃好不纳闷,转念一想,不由“腾”地站了起来,沉声吩咐道:“快给四郎和五郎换上那套新做的衣裳。”

  这处行宫并算不大,从琉璃的住处到皇后寝宫步行不过片刻便到。这边宫女刚刚通传道:“启禀殿下,华阳夫人……”屋里武后含笑的声音已响了起来:“来得正好,快些进来吧!”

  门帘一起,就见殿堂里已是花团锦簇,随驾的官眷大约都到齐了,随眼一扫,便能瞧见崔玉娘、崔十三娘、阿凌等几张熟面孔。虽是旅途之中,却也人人都是打扮济楚。武后笑吟吟地坐在上头的白檀香木细绳chuáng上,身上是一袭浅青色的素面襦裙,形容比几个月前也略有清减,却依旧显得容光焕发,明眸流转之间,满屋子耀眼生辉的明珠美玉仿佛都成了萤火。琉璃的心里顿时只剩下了佩服。

  看着眼前这张光彩照人的面孔,谁能想到刚刚过去的几个月里她经历过那样的大起大落?先是母亲去世,随后便是关中大旱,边境告急,天灾人祸中,她自请退位,皇帝不但不准,还追封了她的父母。正当人人都觉得帝后qíng笃,就连就藩的亲王王妃们也开始张罗着去洛阳吊唁了,李治却突然又下了道诏令:朝廷官员恢复旧名,像裴行俭就改回了吏部侍郎,不再叫什么司列少常伯——这些官名都是武后初登后位时大张旗鼓改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她起的官名都被推翻了,地位还靠得住吗?听说好几个王妃当即便打道回府了。

  流言纷纷之中,就连琉璃都深深领会到了什么叫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而在这种一会儿打雷一会儿日出的神经病天气里,大概也只有武后这样的qiáng人才能从容不迫吧?

  上前两步,她真心诚意地肃拜了下去:“臣妾叩见皇后殿下。”

  武后的目光在琉璃脸上转了转,脸上的笑容却是漫不经心:“还不快把你的这对宝贝抱过来让我瞧瞧?”

  自有宫女上前将四郎和五郎抱了过去。两个孩子穿着一式一样的大红缎面袄子,愈发衬得皮肤白嫩,气色红润,四只琥珀色的眸子明亮剔透。武后伸手略逗了逗,那两张小脸上便同时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武后也笑出了声:“果真连笑起来都是一个样子,这下崔夫人的话我是信了!”

  琉璃正觉得有些诧异,崔十三娘已起身笑道:“夫人恕罪,适才殿下提起了贵府的两位小郎君,是我一时嘴快,说起了那回去贵府拜望的事qíng。”

  琉璃顿时恍然。前几个月崔十三娘来家中做客时,曾给两个孩子一人送了个带响铃的银手圈,谁知刚套到四郎的小手上,他们便闹起来了,琉璃忙安抚了一番,好容易把他们逗好了,再赶紧把五郎抱过来接礼,才发现孩子手上早已有了一个——自己一着急竟抱错了孩子!崔十三娘这么一提,众人又都笑了起来。琉璃也笑道:“原来如此,不怕殿下笑话,崔夫人那回还算好的。有一回四郎的rǔ娘着凉歇了两日,五郎的rǔ母一人喂两个,晚间迷糊时不知怎地竟把两个都喂哭了,哄了半日才发现,原来她把五郎喂了两回,可不是一个饿得直哭,一个撑得直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