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笑了起来,武后却叹了一声,转头对琉璃道:“今日的事我也听说了,若不是大娘子惦记着六郎,阿刘倒也不会想起要过去那一趟。”
琉璃心知绝不是这么回事,却也只能煞有介事地点头:“正要多谢大娘子呢!不知刘夫人这两日可得闲?我也好带六郎登门道谢。”
刘氏脸上一喜,刚要说话,武后却淡淡地道:“你这几日还是少出些门吧。今日的事我也听说了,阿刘去寻你原是好意,可她也太鲁莽了些,居然动了东宫的人。无论如何,事qíng总是因你而起。如今太子的气xing愈发大了,我都要退避着些,你这几日出门还是小心些才好,还有你家那几个儿郎……”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看琉璃,没有说下去。
琉璃心头一跳,武后的意思是,太子会报复她?甚至报复几个孩子?想到李贤刚才那怨毒刻骨的一眼,看着武后此时含义不明的目光,她心里不由一阵发寒——李贤不是gān不出这种事的,更关键的是,今日武后急着召见自己,如今又这样暗示自己,到底是什么打算?
琉璃越想心头疑惧越深,还未想好如何回话,武后已转头看向了刘氏,语气也变得严厉起来:“你也莫要不服气。今日我让你带人过去,是怕你被刁难,却不是让你去耀武扬威的!谁让你如此多事?自己惹祸也就罢了,还把旁人陷于了不义之地,日后六郎若是出了一点差错,你拿什么来填?”
刘氏麻利无比地脆了下来:“姑母,姑母恕罪!”
琉璃也只得跟着脆下:“天后息怒,今日刘夫人也是被bī无奈,都怪琉璃太过无能,不能怪刘夫人!”
旁边的两个孩子一见这架势,也都吓得丢下点心脆下了。
武后头疼地揉了揉了眉心:“罢了罢了,先起来吧,大节下的,莫吓着六郎和大娘。我恕罪不恕罪的有什么打紧,只要大娘不怪你就好。”刘氏转过身来,毫不犹豫地拜了下去:“夫人莫怪,是阿刘莽撞了。”琉璃还礼不迭:“夫人千万莫要如此,今日若不是夫人过去,我还不得脱身,连六郎都不定还要受多少委屈,我感激夫人还来不及呢!”两人对着行礼还礼,相携而起,两个孩子也手拉着手爬了起来。武后的目光在四人身上缓缓掠过,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你们倒当真是惺惺相惜!”刘氏忙覥着脸笑道:“可不是,华阳夫人和善大度,阿刘跟她亲近还来不及呢。姑母也是太疼她,才教训阿刘的,阿刘知错了,日后再不会给华阳夫人添麻烦。”武后“唔”了一声,目光转向了琉璃。琉璃也只得笑道:“夫人太过谦了,您慡朗热心,待人又好,琉璃日后还要仰仗夫人呢。”武后满脸欣慰地点了点头:“你们能如此,我也就放心了。她若有所思地瞧着两个孩子,突然展眉一笑:“来人啊,去把书橱里搁着的那个檀木匣子拿来!”檀木匣子?琉璃隐隐间觉得有些不妙。没多久,果然就见宫女捧进来一个一尺来长,半新不旧的香檀木匣子,大约是因为经常摩挲,盒盖边的花纹显得分外圆润。琉璃抬眼瞧见那匣子,一颗心不由就慢慢沉了下去,待把匣子接在手中,更觉得那分量沉重得足以令人呼吸困难。
慢慢打开匣盖,只见匣内的朱色锦鍛上,放着一对白玉凤钗,雕工简练传神,玉质更是细润明净,在烛光之下,仿佛有光晕在凤首与凤羽之间不断流转。武后浅浅地一笑,眸子里仿佛也有光芒闪动:“这是前朝的旧物,虽不值什么,却也在武家传了两代了,大娘,你可还认得它?”琉璃点了点头,她当然认得。十年前,病入膏肓的杨老夫人曾想用这匣子里的玉钗定下两家的婚事,被她想办法拖了过去。而如今,它又带着十年的时光,带着宿命般的沉重,再次出现在她的眼前。
现在,她终于知道武后今天为什么要召见自己了,终于知道她为什么这些年来依旧善待着自己,知道刘氏为什么会对自己如此“友好”……而她,却已没有资格再说一个“不”字。旧日的qíng分在九年前就已磨灭,而过不了多久,天下都会是武后的,一切胆敢违逆她的人和家族,根本就没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琉璃抬头看着武后,声音里的沉重完全不用伪装:“记得上次见到这匣子的时候,老夫人的身子已经不大好了……”
武后的脸上也多了几分伤感:“我也听说了,当日母亲提过,希望武家能与裴氏结为秦晋之好,我虽不孝,却也不敢忘记母亲的遗愿,偏偏一直没有合适的机缘,今日见到了这对小儿女,才发现冥冥之中,或是自有安排!”她叹息一声,瞧向了琉璃:“大娘原是最重然诺之人,想来不会忘记当曰之事。如今你且瞧瞧,我这武家长女,可还配得上你裴家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