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金先生就找了大量的徐玉想要的书籍过来,并请了两个京城颇负名望的饱学老儒,做他的老师。徐玉自己也知道他是半吊子,有老师指导,那是再好不过。这个金先生人虽然讨厌,但办事效率到还真的不错。
徐玉恭敬的对两位老师行礼,同时让阿大和南宫天羽陪着他一起读书听课,一来也趁机长点知识,二来也让金先生没时间为难他们俩。师徒相互介绍后,他才得知这两位老师一个姓王,面目清瘦,jīng神却是很好;另一个却面似重枣,老态尽现,姓李,两人均为七旬左右的老者。
两位老师都是出了名的酸儒,如今收了人家的重礼,又秉承圣人教导“诲人不倦”,知道徐玉竟然想要考今年科举的前三甲后,更是振作jīng神,不辞劳苦,孜孜不倦的给他讲解四书五经,盼着徐玉能够金榜题名,他们俩脸上也占点光彩。
偏偏徐玉对诗词歌赋都还有天赋,练武更是聪明,甚至有着过目不忘的本事,但对这个经书子集却毫不感兴趣,前几天,他还耐着xing子听着,但越听到后来,就越是乏味,对他来说,真是行同嚼蜡。这天下午,李老师口沫横飞的讲解着一段经书,正讲得兴起,却见徐玉已经昏昏yù睡,心中不仅火起,慢慢的取过桌子上的一把戒尺,对着他手上重重的打了下去——
徐玉倒也不是装睡,他只要一听到李老师讲书,就如同中了蒙汗药一般,瞌睡上涌,想控制也控制不住,但在戒尺带着劲风就要落到手上的时候,他本能的反应,反手一抓,握住了戒尺,然后用力微微一带,戒尺就平平的飞了出去,落在了地板上。
“徐玉!”看着落在了地板上的戒尺,李老师觉得自己为人师表的尊严受到了极大的凌rǔ,这个不肖弟子,真是不服管教。
“李老师好!”徐玉讪讪的笑了一下,俊美的脸竟然微微泛红,心中却也有了三分恼意,这老头也真是——竟然敢打他?在他的心中,他可根本没有把他们俩当做老师,他们俩只不过是他花重金聘请而来的教书匠而已,他们之间只有着银货两讫的jiāo易,并无别的关联。
“徐玉,你想不想金榜题名?”李老师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喉咙,故作威严的问道。
“想!”徐玉点了点头,老实的答道。
“那你能不能专心一点?”李老师努力把声音提高了些许,道,“从今天起,你要是再在我们讲课的时候打瞌睡,就要受鞭笞二十下。”他故意加重了这个惩戒,一般来说,学子们在上学的过程中,如果犯下了大错,才动刑鞭笞,而打瞌睡或偷懒,最多就是打上一二戒尺了事,李老师所谓的鞭笞二十下也只是吓唬吓唬他。
坐在一边的王老师重重的咳嗽了一下,也忙点了点头,帮腔道:“不错,我们若是再不对你严加管教,那只会误了你自己。”虽然金先生在重金聘请他们的时候,曾给过他们警告,对这个学生断然不能等闲视之,但这些日子相处下来,却发现徐玉xing子温和,而且天赋极高,只是不怎么爱读书,想来是大家公子的通病。但若是好好的雕琢一翻,必成良材,要是他金榜题名,自己两人自然也跟着占光不少。所以,两人都是一般的心事,竟然想着用严厉的课徒方式来好好的管教于他。但是,也许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个弟子,看起来温文尔雅,俊美飘逸,但却并不是大家公子,而是出身江湖糙莽,又怎么能听从他们俩的循循教导?
徐玉听到此,真是哭笑不得,想了想,看了满桌子堆积如山的书籍,当即问道:“老师,弟子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不知能不能询问一下?”
“你说就是!”李老师昂起头来,他自负饱读经书,自然不把徐玉的问题放在眼中,同时他也想趁这个时候炫耀一下自己的学识。
徐玉看了看眼前这位饱学的夫子,终于问出了他一直横亘于心中的疑问:“何为正邪之道?”
李老师本以为他一本正经问出的问题,必定是什么隐晦之极的经书不解之迷,却没有料到竟然是这么一个通俗的问题,想了想答道:“正就是正,邪就是邪,这又有什么好说的?心中光明磊落,俯仰天地无愧者是为正者;心存邪念,秉承恶意,为非作歹者为邪。”
徐玉听了,心中颇为不快,想了想又道:“老师可知武林之道,江湖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