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记_作者:施定柔(43)

2016-11-07 施定柔

  他去的原因只因为那里鉴价便宜,新人更便宜。

  觉察到自己的态度有些急躁,折杀了这百年古琴倒无谓,折杀田三爷的气度却是断断使不得:“嗯……当然……这么贵的琴,多让几个人看看,不会有坏处,”他一边假笑一边敷衍,“不过,只怕要请公子快些决定。后头等着瞧货的人还有好几家呢。”

  “三爷放心,不论买不买,今天一定给你一个回话。”

  话音刚落,只见一位侍女引着一个人向他们款步而来。此人全身都埋在一件巨大的斗篷之中,显得男女莫辨。到得面前,将风帽一脱,方露出一张清秀标致的脸来,蛾眉淡扫,目如秋水,内穿一件素色chūn衫,原来是位女子。

  高听泉打量了她一眼,皱起了眉。

  “这位就是高公子。”侍女指着他,轻声道,“姑娘要见的人是他么?”

  “我想是的。”女子微微一笑,裣衽为礼:“敝姓苏,双名风沂。荣记古货的鉴师。是荣老板叫我来的。”

  “这位是田三爷。”侍女又道。

  “田三爷也是荣老板的朋友。”女子含笑作礼。

  田三爷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让自己不要笑出声来。做古董这一行,从来没听说有女人当鉴师的。便是当年写《金石后录》的李清照,也不过是玩玩而已。且这女子不戴簪环,身无长物,便是衣裙也是普通货色——行家出场连个像样的行头都没有——难怪要惹人笑话。

  “公子想要我来看的,便是这张琴么?”苏风沂指着桌上之物又道。

  两人同时点头。

  “我的鉴价是三十两,先付后鉴。现银、银票皆可。现银最好是三元祥的十两圆锭,银票只收大通、合顺、宝昌三号,其余皆不用。”她很老练地报了一个价。

  高听泉板着脸将三十两银票jiāo了上去。田三爷在一旁只是微笑。

  “多谢,”苏风沂将银票折好,放入荷包,又道,“这是高公子与荣记古货一对一的买卖,田三爷不会也有兴趣来听罢?”

  田三爷摸着胡须道:“苏姑娘的规矩果然大得很。不过,我倒想听听这张琴姑娘会怎么说。”

  “听一次也是三十两。”她满眼笑意,谈起钱来却是一分不让,毫不客气。

  田三爷无奈,低声嘱咐了一句,一位侍者匆匆去账房拿了银票jiāo过来。

  收好了钱,苏风沂方从怀里掏出一双薄如蝉翼的真丝手套,慢条斯理地戴好,又问:“这桌上能否再多点两支蜡烛?”

  “当然。”

  她对着琴端详了片刻,看了正面又看背面。然后脱下手套,认真地净了手,在琴的两侧细细地摸了几趟。最后“铮”地一声,拨响了其中的一根弦。

  茶轩里的坐客都是雅人,jiāo谈之声甚低。不仔细看,还以为这些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是在商量什么yīn谋。这古琴无端地一响,其声悠远清越,在这幽静无声的茶室无异于蓦然间响起了一个炸雷,直惹得众人一阵恼怒,纷纷侧目。田三爷连忙双手团团作揖,慰之以安抚的一笑。

  沉默半时,苏风沂抬起头来,看着高听泉问道:“这琴开价多少?”

  “一千五百两。”

  “其中当有田三爷至少两成的佣金,是吧?那么实价大约一千二百两。”

  高听泉地道:“接着说。”

  “这是伪琴,不值那么多。依我看,二百三十两足矣。”

  田三爷脸色紫胀,怒叱:“胡说八道!”

  高听泉心头微微一震,脸上却不动声色:“何以见得?”

  “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五百岁不断。岁愈久则断愈多。断有数等,以肖梅花者为最,牛毛次之,蛇腹为下品。梅花断极古,非千余载不能有。而后两者易伪。一法以火bī热,掩之以雪,随皴而裂,俨若蛇腹,寸许相去一条;一法以蛋清入灰涂之,用甑蒸之,悬于风gān日燥处,亦能有断纹少许。最好作伪的便是这种牛毛断,只需用小刀或银针划丝,再用光漆磨补,便真假难辨。伪琴业里出名的高手共有六位,这一张琴想必出自古杭舒氏。舒家老太今年高寿七十,原本秦淮艳jì,jīng通琴艺。她做的牛毛断专用五岁童女之发反复打磨,又用细蜡描补,是以极难辨认。以手再三抚之,方觉有裂痕。若是真货,当观之有纹而拂之无痕,合fèng无隙,亦不发散。现在市面上看得到的古琴,以唐开元、天宝时的雷、张、越三家所制为至宝。此款的龙池凤沼仿的正是名师雷霄之法。腹内竟有‘开元癸丑三年斫’之款,果真胆大心细,毫无遗漏。”一口气说完,她眼珠滴溜溜地一转,“不过,这琴桐面梓底,用的是上好的阳材,奏之旦浊而暮清,晴浊而雨清。其音透脆清亮,淳淡之中有金石之韵,仍然不失为一张好琴。——就算不挂上古琴的名头,市价也在二百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