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夫人难以置信地看着他,眼底满是震撼。她突然意识到:秦思从前不是这样的,在他成为探花郎之前,孝顺父母、友*妹妹,对待未婚妻也很是温柔体贴。那时候他们一家人虽然没有泼天的富贵,却也过得很不错。后来秦思被钦点探花郎,秦家人的心思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隐约觉得江小楼这样的商门之女配不上秦思,必须为他另觅良缘。为了让秦思迎娶刘嫣,秦夫人苦口婆心劝说了多次。那时他们曾经为自己的影响力沾沾自喜,可如今才发现,他们灌输的这套理念一直持续地推着秦思往前走。向上爬,不断向上爬,拼了命爬到最高点,他的脑海中只有这样的意念。逐渐的,他不再尊敬父母,不再疼*妹妹,他的心中只有荣华富贵、权位名利。
原本温良孝顺的儿子已经被他们彻底摧毁,秦夫人醒悟过来,只觉得浑身发软、大汗淋漓,不由自主便软倒在了地上。
秦思怔了一下,心底却已经对秦夫人的疯癫感到极度厌烦。今天的一切将会带来数不清的麻烦,秦夫人的所作所为,他实在无法原谅。
秦夫人却满面泪水道:“这官咱们不做了,儿子,回去吧!我们回老家去!”
秦思神色淡然地道:“晚了母亲,从我坐在这个位置上开始,就注定我没有办法放弃这一切。”他冷声吩咐身边婢女:“将房门上锁,决不允许任何人再放夫人出来。”
婢女们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秦思又陡然拔高了声音:“明白了吗?”
“是,公子。”
秦思眯起眼睛注视着门外的阳光,此刻一道乌云渐渐遮住艳阳,天空yīn沉沉的,风雨yù来。
第二天,杨阁老将一本折子递到了皇帝的书案上。皇帝狐疑地看他一眼,翻开奏章一看,匆匆浏览了一遍,才放下折子道:“阁老,秦思毕竟是你的弟子,人品素来不错,风评也很好,朕相信,他不可能下这样的毒手。”
杨阁老冷哼一声,眼眸含怒:“陛下,秦思杀妹的事证据或许不足,但微臣必须提醒您一句——家风不正的人是不应该在京为官的。”
家风……诸多官员的仕途之路都败在这一方面。
大周一朝,官员的品德十分重要,如果一个官员后院失火、纵容子弟犯罪、诬陷诽谤他人,或者有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很容易就会被人揭露出来,然后丢官弃爵,陷入绝境。秦思的妹妹的确是杀人凶手,这属于官员至亲的犯罪。虽然秦思没有直接的罪过,属于被动受到牵连,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秦思没有管好家属。想到这里,皇帝的脸上有一丝犹豫。
杨阁老状若无意地提醒道:“陛下,还记得十年前工部尚书陈忠之事吗?”
皇帝一愣,不说这事儿,他已经完全忘记了。
杨阁老不紧不慢,娓娓道来:“陈忠的正妻没有生下孩子,他的小妾张氏却生了一个儿子,可是张氏脾气很bào躁,对待仆人非打即骂,甚至亲手鞭笞婢女,最终造成数名无辜婢女惨死……”
皇帝点点头:“朕自然记得。”
杨阁老面上浮现起一丝冷笑:“事发之后,御史告了陈忠一状,说他与婢女通jian,并且纵容恶妾伤人,实在秽乱风气,当时陛下是如何处置的?”
皇帝面上一红:“这……朕是将他免了官,流放出去。”
大周一朝,提倡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皇帝若真的犯了罪,也不过就是打打龙袍而已,或者找别人领罚,何时真见有过什么处罚措施?位高权重的大臣们也是如此,陈忠的小妾因为好妒bī死无辜婢女,但朝廷却认为这并不算什么大事,不过死了几个奴婢,何必闹的惊天动地。所有数家百姓联名上告,当时的京兆尹依旧百般袒护陈忠,并且公然称呼:婢女可以买卖,如同一匹牛马,又有什么要紧,不过是判了陈忠赔偿些许银子了事。可京兆尹与大多数官员这样认为,那些最*捕风捉影的御史们可不会这么看。他们穷追猛打,找到了陈忠的花边新闻,说他与数名婢女有苟且。
其实这个罪可大可小,往小了说,他不过是喜欢女人,风流了些;但往大了说,苟且不成反倒闹出人命。一个官员的后院失火,他的道德上就出了问题。
皇帝觉得不是大事儿,当时便想要赦免陈忠,可御史们却紧咬不放,说他们理由杜撰的也好、诽谤的也罢。陈忠是否与婢女通jian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后院失了火,还出了人命,御史们合理地利用了道德的利器,制造起轩然大波,迅速把陈忠拉下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