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出墙记_作者:桩桩(145)

2016-10-30 桩桩

  朱标听闻,眉一展:“东宫之中的银丝蕊长势甚好,不知曹国公府的如何。”

  “太子殿下说笑了,我府中均是普兰凡品,那能与东宫胜品相提并论呢。”李景隆轻描淡写的带过,请太子先入席。

  银丝蕊?是锦曦留下的那片兰叶么?虽已枯萎,仍能清楚认出叶片上根根银丝。一丝了然从朱棣凤目中闪过,不待人察觉,瞬间便已消失。

  等到人齐,盆花由娇俏侍婢玉手捧出展示。听说皇后出一千两认购早chūn桃,南京城中被邀请名士贵人纷纷解囊投注,一盆矮枝红梅竟出价到三千两。片刻之间,数十盆鲜花已有其主,纷纷摆在主人面前,获得之人微笑而得意。

  然后丝竹声起,歌舞尽现。酒酣耳热之时,秦王突然笑了:“我说四弟,你就别卖关子了,早些把那盆国色天香抬出来大家开开眼吧,着实心痒难耐想一睹奇花。”

  笑声四起,朱棣凤目一转,满意地瞧到众人脸上的期盼之色,轻拍了两下手掌。只见两名身着粉红纱罗的侍女轻步移出,手中抬着一个描金朱漆大盘,上面搭了个纱笼,隐约露出兰之抽jīng绿叶,叶高两尺,甚是茂盛。

  朱棣走到兰花旁,小心翼翼揭开纱幕。

  只见白玉盆中几苗兰叶婷婷玉立,绿叶上丝丝huáng金般的线条从叶尖勾到叶根。中间冒出三箭花蕊,花开魏紫,雍容华贵。

  太子失声道:“这不是银丝蕊么?不是国色天香!”

  众人一片哗然。朱棣脸色一变,抬手将纱笼全部揭开,吃惊地问道:“银丝蕊?不是国色天香?!”

  “东宫之中,有十盆银丝蕊,只是还未开花,银丝蕊是chūn兰,三月底花开,花期可长至夏初。绝不会错!”太子肯定地说道。

  朱棣面如寒冰,咬牙切齿喊道:“燕三!那个花农呢?竟敢这般欺骗本王,让本王险些犯下欺君大罪,大开赏花宴丢脸到家,给我拿下了!”

  燕三应下,过了会儿急急奔进道:“王爷,花农已潜逃!属下已派人前去捉拿!”

  这时银蝶正捧着一盆银丝蕊进来,叶片也有丝丝huáng金线,不同的是这盆银丝蕊叶片上的huáng丝略粗,一叶上仅得一根丝,品相端庄,中间也冒出了花箭,尚未开花,却能明显看到将来花开色泽碧绿。

  李景隆叹了口气道:“这才是真正的正品银丝蕊,又名金玉良缘。其花似绿玉,其叶有huáng金线条相衬。”他忍住笑,在朱棣揭开纱幕时便对眼前这幕戏了然于胸。朱棣果然如他所料,必定想找出下毒于锦曦之人,很不巧,太子自是嫌疑最大。

  太子吃惊地上前细看,想起自己爱若珍宝的兰,指着朱棣那盆问道:“那此兰又是什么?”

  “这不过是普通的chūn兰罢了,只不过,向来长在云南山区,少有传到此处,所以常被误以为是银丝蕊。虽然看上去华贵,可这魏紫么……红得不正,紫得不透,红配绿为俗,紫配绿为无品,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东宫怎么会误以为此兰是银丝蕊呢?何人这般大胆,竟敢戏弄太子?”李景隆露出疑惑的神qíng。

  朱标再好的涵养也气得不轻,玉面带寒道:“原是有人以珍兰名义献上,骗得本宫好苦!哼!实在可恶!”

  朱棣也跟着叹了口气:“算了,此兰本王以五千两标下,为贫苦人尽份心,也不枉此赏花宴了。”

  众人见风使舵,明明一个大笑话,却半点不敢拿募捐之事玩笑,纷纷附和道燕王心胸宽广。

  不等赏花宴完,太子心qíng不佳先行告辞。

  李景隆的银丝蕊倒成了大热门,为南京一富商出价一万两买下,宾主皆欢。

  朱棣心中答案昭然若揭,宴后终于露出笑容。

  “王爷好计策,原来是太子殿下。”

  朱棣随手拈起桌上gān枯的兰花悠然道:“非也,本王确定是李景隆!”

  尹白衣有些不解。朱棣转动了下那枝枯兰:“锦曦房中书页里有三枝兰,两枝chūn兰,一枝素翠红轮莲瓣兰。而chūn兰被太子视若珍宝,本王在东宫之中早见过太子养的兰花。李景隆岂有不知之理?”

  “李景隆意在让王爷误会太子下毒?!”

  “说对了,不然,他怎么会捧出真正的银丝蕊呢?本王向来把兰当成糙来养,他生怕本王不知道,心急露出马脚。本王原对兰不在意,可是王妃爱兰,本王多少总得了解一些以博王妃欢心。”朱棣笑得甚是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