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出墙记_作者:桩桩(229)

2016-10-30 桩桩

  伸手抹去她脸上的泪痕,朱棣目光温柔得似要滴出水来:“咱俩谁bī谁呢?谁不知道燕王妃专横跋扈,是府中一景呢。”

  “我在世人眼中可是贤德淑良,品貌端庄。”

  “大言不惭!”朱棣嗤笑,搂过锦曦正色道,“等战事平定,我定亲自为你去寻成形人参,猎辽东黑熊取鲜熊胆配药。”

  锦曦娇憨笑道:“我看啊,等你胜过盛庸铁铉再说吧。此二人能守济南三月,真的不是chuī的。”

  “李景隆也是高手,只是运气差一点罢了。”

  “说不定那二人运气好呢?”

  锦曦半开玩笑的话竟然成真。

  建文二年九月,朱允炆以盛唐为征虏大将军,再举北伐。

  十月,朱棣获悉盛军北进,燕军南下进bī德州,诱盛军出击,城外大败盛军。其后沿运河而南,连克临清、馆陶、大名、济宁等地。

  盛庸、铁铉率大军抄袭燕军后路,抢占东昌,扎下大营,掐断了朱棣北归之路。

  这是朱棣自起兵靖难以来遭遇的最qiáng悍的抵挡。

  东昌城外,燕军大营内众将愁容满面。

  “东昌要塞被扼,拿不下东昌便无法南进,与盛军在东昌胶着于我军不利,诸位有何高见?”朱棣静静地问道。

  帐中大将张信道:“王爷,他们守着东昌我们qiáng攻不下,拖久了粮糙补给不上,东昌如同喉中之刺。我军实力又不如他们,硬碰硬划不来。纵然险胜也是惨烈。”

  是啊,征战两年多,势力大增,但在河北鲁西胶着太久。燕军攻克城池后又疲于攻打下一处地方,休养的时候太少。且每每以少胜多都捏着一把汗。朝廷的大军动辙五十万,六十万。燕军发展至今,只有三十多万人。靠得是以谋略取胜,速战速决。

  朱棣想到这些,凤目中露出隐忧。

  “如果能渡过运河呢?”锦曦突然想出了这个法子。渡过运河绕开东昌,粮糙可由德州送来。便不惧盛庸扼住东昌,断了北归之路。

  “哪有那么多渡船能供大军渡河?况且战事一来,两岸河工早已停止摆渡。再说了,盛庸铁铉能眼睁睁看着我们渡河而去?”

  锦曦嘿嘿笑了:“王爷,咱们建浮桥!分兵拖住他们!”

  浮桥?朱棣呵呵笑了起来,这主意甚好,浮桥轻便三日可达运河对岸,只要舍得抛弃锚重,就绝无问题。

  “从今晚起在营中秘建竹排,同时密切注意盛军举动。我要人马不动声色渡过运河!”朱棣决定舍弃锚重,轻装渡河。

  他知道此举同样危险,同样会有损伤。相较qiáng攻东昌或被盛庸拖死,这个算是伤害最轻的一种。

  当晚,燕军军营内秘建竹排。三日后白天照常不动,夜晚队伍便分批连排成桥暗渡运河。

  三十万大军有条不紊的行动,连续八夜渡河没被盛军觉察。

  时近冬日,河水冰冷刺骨,奉令托连竹桥的军士偶有被水冻僵,来不及撤换便被水冲走。这日,终于有三具尸体冲至下游被发现,飞马报到盛军大营。

  十二月二十五日,盛军发起了攻击,此时燕军还有五万余人做为后卫没有撤离。

  朱棣和锦曦便在其中。三十万大军与五万人马,力量悬殊。

  张信见燕王执意断后,王妃拒不先撤离也不肯走,都留下来稳定军心。他长刀挥动大喊道:“王爷,张信断后,你们先走!”带领四万人马迎战。

  “能撤走多少就是多少!”朱棣银枪一摆,凤目飘起杀戮。

  从盛军攻击起,他就不走。朱棣身先士卒是燕军长期以少胜多,士气旺盛的原因之一,可是锦曦却着急。

  看到朱棣还是不肯走的模样,她急了,恶狠狠地说:“没了张信,你还在,你若没了,这战也就不用打了!难道还指望高熙他们?你才是军中的主心骨!”

  朱棣望了望前方如蝗虫一般扑来的盛军,身边燕军都殷殷看着他,都希望他能脱险离开。朱棣心里一热,目光缓缓从将士们身上扫过,他们都是陪着他出生入死的兄弟,那种不舍油然而生。锦曦说的不无道理,他明白。此时不是他想留下的问题,是不能让燕军无主!他神色肃然,抱拳对张信道:“将军多保重!”

  张信虎目含泪,回礼道:“王爷保重!”

  朱棣拉转马头,再不回望,策马奔下河堤。燕卫十七骑护着朱棣和锦曦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