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可是他舍不得退。
“将军,来日方长。现在朝廷议和,等有了准备,明年咱就打过去了呢?”亲兵苦苦劝道。
“把她们都送过来!我就不追你了!”杨静渊终于开了口。
蚩狂高声叫道:“你反悔怎么办?”
杨静渊大怒,策马就要往前冲。
蚩狂急了:“再过来我就杀了她们!”
杨静渊停了下来。
他为什么不再跑快一点?再快一点,他就能带她回去了。
“蚩狂,人给我照顾好了。否则我到南诏杀你全族!”杨静渊喊完这句话,低下了头,眼泪掉了下来。他不敢再看对岸,怕自己忍不住冲过去:“撤!”
唐军从轿上撤了回去。
“烧桥!”
南诏兵举着藤盾冲上桥,浇上火油,放了火。
浮桥在唐军面前燃起大火,断裂。被滚滚江水冲走。
穷极目力,也看不见季英英的身影。杨静渊闭了闭眼睛,招来亲兵:“抬我下马。”
两个人将他从马上扶了下来。他僵直着腿瘫坐在河边,看着亲兵给他揉搓,两腿传来的麻木过后的刺痛让杨静渊放声大骂:“南蛮子,给爷等着!有朝一日爷定踏平太和城!给我放声喊!”
几千唐兵齐声大喊。声làng传过大渡河,传进南诏兵耳中。
蚩狂睁着满是红丝的眼睛,走到被放下来的季英英面前,指了指她,咽了口gān沫才开了口:“老子敬你郎君是条汉子,不为难你。清平官饶不了你!”
不管怎样她都要活下去。季英英望着河岸的唐军大旗下定了决心。
桥断了,回家的路就此断绝,几百家眷哭成了一团。
“哭吧!河之南从此是南诏国土!让你哭别大唐!”蚩狂没好气地说道,“休整两日,回太和!”
★、第241章到达
南诏最qiáng盛的时期,拥有广袤的疆域。东面到达今云南昭通,东南与越南接壤,西面与印度与吐蕃相接,南面覆盖了老挝泰国部份国土,北面与益州相连。
大唐太和三年,南诏举全国之兵入唐,攻占益州十日,大掠而去。与大唐划大渡河为界。
越往南行,阳光炙热灿烂。在益州飞雪的天气,南诏的都城太和城花开正浓。异于益州的气侯与风土人qíng让唐人渐渐收起了离思。好奇心和对新生活的忐忑占据了大家的心思。距离太和城百里之时,人群被分散带离。
到了太和城外十里,队伍停了下来,就地驻扎。自宫廷赶来迎接的南诏大臣早已等侯多时。
这一次只是以围帐在军帐之中圈出一小块地方,安置会被带进都城的唐人。
人并不多,彼此似乎都认识。女眷们认出了亲人,终于相见,少不得又大哭一场。
地方虽小,容纳这百来十人足够了。里面的人分成了两拨。一拨是容色láng狈明显衣裳非锦即绸。另一批跽坐在角落里,身穿葛麻布衣。
她认出了赵大郎赵修缘兄弟,杨家二老爷三老爷全家。曾经调戏自己被一脚踹下河的周七郎。那些不认得的,估计都是益州府有名的丝锦大户人家。
季英英很自觉地和穿布衣的人坐在了一起。她找寻了两遍,也没有看到杨家大房的人。大房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被掳来?记得南诏人当初掳走四十以下的青壮。也许因此放过了杨石氏和杨静山夫妇。杨静岩夫妇又早带着孙儿一辈出城避开了劫难。大房的奴婢呢?在路上就被分散了吧?也不知道湘儿chūn兰和那个小丫头被送到了什么地方。
季英英瞧着身旁一个三十出头的妇人面善,轻声开口问道:“请问你们是哪家的人?”
妇人低声说道:“妾身是益州城南织锦大户葛家的织娘。”
葛家也是益州府有名的织锦大户。葛家锦擅长织红锦,有钱人家莫不以买一匹葛家红锦为新郎裁制新衣。季家的蜀红丝的老顾客。能被带到这里来的,应该是葛家顶尖的织娘。季英英想起来了,尊敬地问道:“请问您是葛家几月?”
“贱名不足挂齿。妾身葛六月。”妇人没有否认。
葛家人丁不旺,自幼就买来女童培养。赐以家姓,以月为名。共十二月。人人各领一房,在葛家被视为半个主子。葛六月擅织石榴红锦。
季英英下意识地往四周看。葛六月身边坐着三个十岁出头的小娘子。其它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