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先皇当时是如何回他的?”
苑书点头,“臣知道,先皇命人将那北秦使者绑了起来,并修了一封国书给北秦王。”
“大靖军献,永不可破,若破,大靖必取之。大靖云景,永不可夺,若夺,大靖必毁之。凡朕有生之年,大靖国土,若失一寸,十年之内,大靖塞外诸国,永不复存。”
若犯我大靖一寸国土,必以国来还!
当年韩子安立国,一封国书昭告云夏,自此边疆安稳数年,他有生之年,北秦和东骞未敢再兴战火。
如今,韩烨立在漠北边疆战场,以大靖储君的身份重新燃起了韩子安二十几年前的这道响彻云夏的护国国书。
第四十一章
凡夺云景,大靖必毁之。
一座无坚不摧的边塞城池,被他国所夺后,如何能轻易摧毁?
“殿下,如今云景城有北秦十二万大军,非普通人力可抗。”世上能以一己之力摧毁一城的只有传说中的大宗师,但大宗师早已超脱世俗,无法cha手俗世中事。
“韩家兴起于北地,云景城自古是韩家领地,乃韩氏先祖一百五十年前所建。云景城下沃野千里,韩家先祖却依托地势险峻的云景山山体建造了云景城。你可知为何?”
苑书眉毛一挑,摇头。云景城建造数百年,从来无人关注它到底是如何建成。
“云景城城下曾是西北之地上最大的河chuáng,韩家先祖花费数十年之工填平河chuáng,在河底支起十二根鼎城石柱,开凿山体才建城了如今的云景城。”
河chuáng?十二根鼎城石柱?太子是想……苑书神qíng猛地一变,朝韩烨看去。
“只有韩家代代相传的嫡系才知道云景城那十二根鼎城石柱埋藏的位置。如果云景山山体和那十二根鼎城石柱同时断裂……”
“殿下!”苑书神qíng一变,失声开口。
韩烨颔首,目光冷沉,“鲜于焕想三日内攻城,孤便让他北秦大军走不出云景城一步。军献城属于大靖,云景城也是,孤就算毁了这座百年城池,也绝不jiāo到北秦人手里。”
云景城失去基石,整座城池将会毁于一旦,彻底坍塌。难怪太祖会说天下谁人敢夺云景,大靖必毁之,原来竟是如此!
城内十二万北秦大军……苑书长吐一口气,神色复杂无比,却没有反对韩烨的决定。这场战争下大靖无辜惨死的百姓和战亡沙场的将士又何尝没有十万之众?若让北秦夺下邺城,大靖百姓一样会死于北秦人的屠刀之下。
战争造成的杀戮,从来没有对错。
“殿下,那十二根鼎城石柱都分布在何处?若臣猜得不错,应至少有半数是在城内吧。”苑书心xing果敢,明白韩烨的打算后便开始为他分析云景城的现状。
韩烨点头,“十二根鼎城石柱中有八根以星罗状分布在四面城墙之下,剩余四根在城中心。”
“城中心?可是在城主府?”城主府守卫森严,就算暗探混进城,也难以接近。
“不是,韩家先祖怕万一有一日云景有毁城之祸,那四根鼎城石柱的上面修建的并非是城主府,而是宗祠。”
宗祠位于城主府往西五百米处,平日里只用于祭祀。过往百年宗祠虽受百姓尊崇,却守卫松散,如今云景城落入北秦之手,更无人守卫此处。
“殿下,臣马上去安排潜进城的探子……”
“不用了,朝廷安cha在北秦军营的死士并不少。一个月前孤就下令让潜伏在云景城的死士在祠堂和城墙内埋满了火药,三日后军献城烽火燃起之时,就是我们毁城之日。”
一个月前?苑书神qíng愕然,那时虎啸山之难还未发生,小姐没有受伤昏迷,原本戍守在邺城的应该是小姐,太子怎么会颁下这道命令?难道太子会提早知道自己会独守邺城?这怎么可能?
苑书压下心底的疑惑,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却又一时半会想不起来。
“殿下,云景城被毁虽会重创北秦大军,但北秦兵个个骁勇善战,武力不低,臣认为至少有半数能逃出城去。有鲜于焕在,剩下的北秦军仍有一战之力。”
韩烨颔首,欣慰于苑书没有把整场战争的胜负全压在毁灭云景城上。
“剩下的战场,孤陪你一起守。没有夺回云景城的后顾之忧,孤相信你不只可以守住邺城,还能重创鲜于焕,让他再不敢犯我大靖疆土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