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儿给你们添了很多麻烦,这次便让他留在洛阳吧!”玉回说道。
“母亲,没有麻烦的,您还是让他随我们住吧。”凤兮忙说道,脸上掠过一丝黯然。“朗儿在,我也没那么闷。”
听她这么说,玉回立刻抬头看了她一眼,凤兮的眼睛有些红红的。
“道真他?”玉回犹豫地问道。
“没事的,没事的。他对我很好。”凤兮笑着说道。玉回看着她的脸点了点头。
“有些时候,坚持一下就好了。”玉回说道,凤兮瞪大了眼睛,然后笑着使劲点了点头。
到了新年,山庄上下都一片喜气洋洋,因为道真新婚,所以阿史那比往年赏了下人更多的赏钱,而且阿史那特意吩咐给所有下人都做了红衣服,所以过年那几天,桃源山庄到处走动的人都是一身大红的衣服。往往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只是一片耀眼的红。
雁字回时神医(1)
上元节这一天,下人们说洛阳这一天的灯会很热闹,凤兮便跃跃yù试,道真请示了阿史那,于是一家人,小念儿被裹了件纯白狐裘小斗篷,只露了张小脸,由阿史那抱着。阿史那朗牵了玉回和凤兮的手。分乘两辆车到了洛阳街上。
灯会果然热闹,各式各样的灯笼挂了满街都是,各式各样的小摊贩出售着各种东西,琳琅满目。街上的人可谓是摩肩擦踵,阿史那朗个子太小,道真便将他放到脖子上骑着,小家伙因为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新奇的玩意便指这里、指那里让道真带他过去看,凤兮紧跟在道真身后,阿史那揽着玉回的肩膀在后面也只好紧紧跟着,生怕走散了。好不容易挤出人群到了相对人少的地方,阿史那笑着对道真说道:“你们逛去吧,我和你母亲在这里等你们。”道真本也不yù去,只是阿史那朗还没尽兴,一直催着道真,道真只好去了,凤兮也蹦蹦跳跳地跟着去了。
念儿瞧着花花绿绿地也伸着小手向人群里指,阿史那用大手包了她的小手说道:“念儿长大了才可以看,现在要老老实实的。”念儿挣扎着,挣不开便扁了小嘴准备哭,玉回忙抱了她到怀里,小声哄着,念儿的眼泪才收了回去,依旧扁着小嘴抱着玉回的脖子。阿史那看了看,说道:“这丫头的xing子还真像玉儿。”玉回望着人群,说道:“我看倒是像你。”阿史那点了点念儿的小鼻子说道:“像谁都好,宝贝女儿。”念儿皱皱鼻子又伸手要阿史那抱,小脑袋贴在父亲的胸口。
等了好一会儿,道真三人才从人群中挤出来,阿史那朗动作麻利的从道真身上爬下来,举着两个木刻的面具跑到阿史那和玉回身前得意地炫耀,念儿见了便伸手来拿,阿史那朗踮着脚把其中一个递给念儿,念儿拿着面具里里外外看了,爱不释手地抱着不放。
“看也看完了,该回家啦,回家吃元宵去。”阿史那说道,自然地牵起玉回的手往前走,道真和凤兮见了反倒有些不好意思。
过了上元节,道真与凤兮回长安去了,阿史那和玉回仍旧留在洛阳。阿史那看起来似乎已经完全好了。玉回却丝毫不敢放下心,陈亦飞鸽传书来说正在寻访一位神医沈不谦。玉回心里便暗暗着急。还好没多久,刘林再次来到桃源山庄,玉回的心才稍稍放下些,不过她还是传书给陈亦,让他加紧寻访,不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将沈不谦请来为阿史那治疗。
到了三月份,道真来信说凤兮有了身孕。阿史那和玉回十分高兴,因此决定回长安。凤兮既有身孕自然不宜劳心劳力,所以玉回要回府主持家事。阿史那告了大半年的假自觉身体好了,也要回朝廷去。因此定了日子启程回长安。刘林一路随行。
回到了长安,道真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前去代圣命宣慰边关已走了几日。凤兮的肚子虽不见隆起,但是却害喜害得厉害,玉回着人请了大夫和产婆在府里。不放心,又多加了几个丫环。阿史那朗也带回荣华院自己看护。
不过还好的是,阿史那一向少与权贵结jiāo,所以府中迎来送往的事便少了许多。阿史那不在府中的时候,凤兮经常来荣华院,一来是孝敬婆婆,二来她也喜欢和玉回说说话。有她来说说笑笑,玉回的心也略略放宽了些。
这天,玉回正在抄写经文,凤兮拿着瓶东西进来了。玉回抬头看了她一眼,说道:“你先坐,我还有一会儿就抄完了。”凤兮笑着说道:“不急,您慢慢抄。我去给你泡点香露。”雾桐要过来帮忙,凤兮忙说道:“让我来吧,你们什么都不让我做,我都快发霉了。”玉回听到她如此说,便抬起头来,笑着对雾桐说:“就让她做吧,你们在后面跟着就是了。”然后低头接着抄写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