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自她手中接了梳子过去为她弄了平日里的简单发髻,镜中的人除了两个红肿的眼总算不那么鬼气了。
“夫人,皇上正在班师回朝的途中,大概不出十日便能回京了。”宫女说着不知道哪里听来的消息。
“嗯。”回京?不自觉又低头看看,这件事终究会如何呢?她连凶手都不知道,当然,或许根本就没有凶手,只是观音娘娘把孩子放错了肚子又收回了而已。
张太后赏了些补品,知梦偷偷倒在花盆里了,把那几盆好端端的花浇得日渐枯萎。
八月十五,因为乐安平定加之小公主诞生的原因张太后格外开心,早就下令今年中秋后宫要好好热闹一天,很意外的,张太后也命太监早早来知会她前去。
此时,知梦倚在窗边看渐渐昏暗下的天空。
宫女捧着衣服过来了,鸦青色的料子,绣着几朵暗纹,看着很是端庄,又簪了几样首饰,看看快到时辰知梦才带了一个宫女往宫后苑来了。
听宫女说,宫妃、王妃、诰命一gān女眷是在内宫热闹,王爷大臣们在外宫,兴许到时候会来给太后磕头。
中秋宴果然热闹。
知梦被安排坐在影妃之后,张氏冷冷扫来一眼见她安稳坐着便也不理会她了,倒是坐在太后下手的胡氏时而瞧过来。孙妃的位子空着,宫女说小公主正哭闹,贵妃说一会儿来给老祖宗请安,张氏便立刻说:“不妨事,让她好生照看着公主。”
王妃诰命们也来了,一拨拨的问好请安——到了知梦这里只是轻描淡写的两句,丝毫不及胡氏和影妃那里的热络。
可能自己天生就长了张冷脸,怪不得别人。
这样热闹的氛围,知梦觉得自己其实多余,杵在这里有些碍眼和碍事,正想着怎么偷偷走了,堆秀阁上忽然响起笛音。
婉转悠扬些许的欢快,比胡氏的水平高出许多。
这曲子《水龙吟》。胡氏在座,那这chuī笛之人当是襄王妃吧。
果然,曲毕,襄王妃高氏自堆秀阁卷起的珠帘后露出了面容,既而袅袅娜娜地顺着那挂满红灯笼的石阶游廊走到近前来了。
女人们一番夸奖,张太后自然也喜不自禁,女眷中有善识音律的提及这曲子未曾听过,襄王妃便说是王爷教的,乃是早已散佚的水龙吟之曲,自然又是一番真真假假的夸赞,什么琴瑟和鸣神仙眷侣之类。
大概是宫女拿的衣服单薄了些,知梦有些冷,轻轻打了个喷嚏,胡氏瞧过来然后又回头与宫女说了两句什么,未几,胡氏的宫女走过来说,皇后娘娘问夫人可要紧?若不舒服便回宫歇着,她与太后为她告假。
既有如此美意知梦便顺水推舟离席而去。
回了乾清宫知梦让宫女下去了,自己拔下首饰换了平常衣衫想到chuáng上歪一会儿,一扯被子却眼见一张折得方方正正的纸掉了出来,知梦拿起来打开看了一眼,上面写着两行字:汝为悦己者容,梧桐树下待芳踪。
汝—为……
梧桐……
这个人知道自己的秘密,不仅知道萧悦容,还知道仁寿宫那个僻静之处。
知梦不寒而栗。
这一团混乱的时候又出现这么个不知敌友的人怎能不让她胆寒。
待芳踪,是指今日么?
沉思半晌知梦下chuáng披衣,然后拿下灯罩将那字条化成灰烬。
是友她得去,是敌她就更得去——毕竟,麻烦早解决了早放心。
跟宫女说有些气闷去外面坐坐,知梦在宫里转了大半天确定无人跟着才往仁寿宫那角落里来了。
梧桐叶未落,此时却无人。
知梦亦不言语,放轻了脚步走到木椅边坐下。
风chuī得梧桐叶子沙沙的响,在这种时候听来有些吓人。
知梦坐着,想这人的身份,那个几次带给她噩梦般记忆的太监,难道是他?那张脸,太像,只有那太监自若不解的眼神不像。她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去想这件事,可如今再也抑制不住。
若真是他,那只好让他再死一次了。
“来了。”知梦未听到脚步声,听到这一声问话时声音就在身后,“别回头。”
“你是谁?”
“你猜呢?寓儿。”那人说道。
知梦肩膀都僵了。
“你、你、怎么没死?”那股寒意是心里冒出来的。
“因为你第一次杀人没有经验,你看,你再杀人的时候手多稳。”声音里带着yīn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