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京中被围时他为赵凌的事奔波打听,叶掌柜和赵家的关系就渐渐亲近起来。虽然他常常因为生意的缘故不在京中,但赵家不管有什么事,他的贺礼都从来没有少过。
傅庭筠有些担心,连夜写了封信给赵凌,说起西安那边的收成:“……风调雨顺,加上铺子的赁租,每年也有五、六百两银子的收益。家里每年的开销四百两银却是足矣,每年还有两百两银子放到银楼里收些利息,补了我的花粉胭脂钱。九爷不必担心家里的开支。”然后第二天一大早jiāo给了要赶回宣同的安心。
过了几天,赵凌来信,让她放心,说他只会拿他该拿,不该他拿的,一文也不会拿。
傅庭筠不再啰嗦。
待到十一月收了吕掌柜送来田庄的收益,赵凌又让安心从宣同拉了两车过年的年货回来。
这怎么吃得完?
傅庭筠和郑三娘商量,然后托了金元宝帮着打了个招呼,郑三娘和周氏把一些家里用不完的拉到了集市上卖了三百两银子。
她就赏了她们每人二两银子。
周氏有些意外,郑三娘却知道傅庭筠素来是个体贴人的,扬着手中的赏银问呦呦:“大小姐想吃什么,郑妈妈请客!”
呦呦咯咯地笑,奶声奶气地道:“我要吃窝丝糖。”
她如今已经能说句子了。
郑三娘呵呵地笑,给呦呦买了一包糖,给阿森买了块砚台,给临chūn买了两只笔——临chūn过了chūn节就七岁了,傅庭筠让他跟着阿森一块到椿树胡同的博文私塾去启蒙。
孩子们都欢天喜地的,还没有过年已有了年节的热闹。
傅庭筠就让郑三拿了五十两子,去了趟银楼,一两一个的状元及第、年年有余、三羊开泰等花样的银锞子打了五十个回来,过年的时候每人赏了一对。
意外的打赏让大家在意外之余又觉得有些惊喜,每个人的脸上都笑盈盈的,年节的喜庆味道就更浓了。
等过了元宵节,已是杨太太的张小姐传来了喜讯。
傅庭筠喜出望外,在金元宝的护送下带着呦呦去张家湾看望杨太太。
张太太在女婿家里照顾女儿。
两人相见,顿时有说不完的话。
金元宝则不停地打趣着杨玉成。
平时总喜欢和金元宝抬扛的杨玉成此时却任金元宝怎么说也只会傻呼呼地笑,欢喜的心qíng溢于言表,以至于金元宝看了只摇头。
傅庭筠却心中一动。回去的路上就探金元宝的口气:“……你有没有哪家中意的?我也认识些太太们,怎么也能帮着你去打听一下。”
“我整天和那些作jian犯科的人打jiāo道,哪里认识什么人啊!”金元宝脸上出现了少有的羞赧,“嫂嫂就不要打趣我了。”
“那我给你做个媒人吧!”傅庭筠道。
金元宝支支吾吾地推了。
傅庭筠不由抿了嘴笑。
过了几天请了陈石氏来家里做客,请她帮着保个媒。
把金元宝的qíng况说了一下,陈石氏想起自己娘家的一个远房妹妹来:“……父亲在顺天府库房当差,有个嫡亲的伯父在五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任佥事,家中也算殷实。人的模样、品行不比那杨太太差,只是比金大人小七、八岁。”又道,“不过男人大些,知道心疼人。”对金元宝十分满意的样子。
傅庭筠不由动了心,让陈石氏安排着先偷偷见了石家小姐一面。
石小姐的相貌不如杨太太,行事间却比杨太太更觉得沉稳些。
傅庭筠想到金元宝的xing格,不禁微微点头。
回去后就跟金元宝说了。
金元宝脸色刹时胀得通红,说了句“全凭嫂嫂做主”,然后神色有些慌张地抱了呦呦:“我们去后院dàng秋千去!”
呦呦拍手称好。
傅庭筠和雨微都捂了嘴笑。
金元宝的身影就显得有些láng狈起来。
傅庭筠和雨微笑得更厉害了。
杨玉成知道了就主动请缨,陪着金元宝和石家小姐相看。
傅庭筠则忙起了阿森童子试的事。
阿森很紧张,问她:“我万一要是考不上呢?”
傅庭筠“呸”了他一声,道:“从前那个豪气冲天,见我被人欺负知道抽了棒子就打人的阿森哪里去了?”
阿森讪讪然地笑。
傅庭筠趁机鼓励他:“这次考不上,我们回去好好再学,明年再考就是了,有什么好担心的。”
阿森不过是怕傅庭筠失望,见傅庭筠神色轻松,不由连连点头,眉宇又有了几分飞扬。
在一旁听着的临chūn突然握了小拳头朝着阿森喊起来:“二少爷一定能考上,一定能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