鉁姐儿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摸着头上新的绢花,高兴的跳下炕去向贞娘献宝了。
等她出去了,耀哥儿躺在炕上,成亲......哎,怎么这么头疼呢?
傍晚时分,沈毅和锦哥儿回来了,看见耀哥儿,沈毅也很高兴,贞娘做了一桌子菜,两个人喝了几杯,沈毅也说起了耀哥儿的婚事,耀哥儿只得连连答应,说今年就会娶个媳妇儿回来。
耀哥儿在家住了十几天就准备离开,不过这次有些特殊。
“我想去游历天下,然后作一副《山河壮丽图》。”
沈毅拍拍他肩膀,点点头说,“有志气。”
贞娘却不同意了,“你这一去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还是赶紧成家是正经事。”
耀哥儿无奈的说,“姐,就是要趁着没成家的时候出去,要是成家了,就出不去的,顶多一年左右,我去看看那些名山大川就回来,不会耽搁什么的。”
“舅舅,舅舅,我也想去。”鉁姐儿一脸羡慕的看着耀哥儿。
耀哥儿刮刮鉁姐儿的小鼻子,“乖,在家好好陪着你娘。”
“可是......”贞娘还不死心。
耀哥儿背起包袱,打算了贞娘的话,“没可是了,姐,我知道分寸的。我走啦,姐姐姐夫你们保重,锦哥儿要听你娘的话,鉁姐儿,舅舅走咯。”
到底拗不过耀哥儿,贞娘也只能随着他去了。
过了些日子,沈毅家里来来往往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提的都是一件事儿,就是铭哥儿的婚事。
作者有话要说:为了铭哥儿的婚事,我觉得我头大了,娶个什么样的姑娘好呢?将门虎女?耽美书斋?
83家书抵万金
沈毅家来给铭哥儿说亲的人越来越多,有提达官贵人的家人,也有周围哪家先生或者夫人的亲戚,贞娘后面索xing闭门不见客,铭哥儿今年也才十八岁,她现在烦恼的是耀哥儿的婚事,可不是铭哥儿的婚事。
慢慢的,来的人就少了,沈毅家的生活也总算恢复了平静。
过年铭哥儿不能回来,年前很早就写了信说要在边疆陪着将士们过年,贞娘收到信就催着沈毅给回。沈毅只好吩咐锦哥儿研磨,自己铺了纸,对贞娘说,“你说,我来写。”
贞娘想了想,看看手里的新做的棉衣,说,“就写在那边吃的好不好?天气是不是很冷?穿的衣服暖和吗?被子厚不厚?手上脚上没生冻疮吧?听说边关苦寒,娘给你做了两套新棉衣,用的棉花也是新弹的,垫的厚厚的,穿在身上又软乎又暖和,舒服的紧。”
锦哥儿在旁边cha嘴,“爹,加一句,娘偏心,我还穿着大哥的旧袄改的棉衣,妹妹也只有一件新袄子。就写在娘这句后面。”
鉁姐儿一边吃着烤地瓜,一边点头,“就是,爹加一句,娘老偏心了。”
沈毅呵呵一笑,按照他俩的要求加上了这句话。贞娘不满的瞪了锦哥儿一眼,“你大哥在边关容易吗?你俩在娘身边,平时好吃的好喝的都先紧着你俩,你大哥还不知道在外面什么样呢!”
锦哥儿就着鉁姐儿手上的地瓜咬了一口,哼唧哼唧的说,“娘你别辩解,你就是偏心,是吧鉁姐儿?”
鉁姐儿抱着地瓜坐在锦哥儿身边,连连点头,“就是就是。”
贞娘又想说什么,沈毅赶紧打断,“你继续说,别理他们两个。”
贞娘想想又接着说,“我刚说哪了?哦,说到这棉袄了。除了这两身棉袄,娘还给你准备了吃的,你大伯母今年给了一条薰好的猪腿ròu,你收到后把它煮一煮,改善下伙食,这猪腿ròu可香了。”
说着贞娘又问沈毅,“相公,你说那边厨子不会做怎么办?要不一会我说怎么做,你也写好带过去?”
沈毅皱着眉,“应该不会吧,这ròu煮好就能吃了,还是一会儿写一张吧,弄的不好吃了那孩子又不吃了,这么好的东西,平日他们肯定很难吃到。”
沈毅和贞娘都没去过边关,根本不知道那边的生活是个什么qíng况,只是听别人说边关苦寒,食物匮乏,所以难得能让过年去边关送补给的军队帮忙带信带东西,他们都只能尽自己的想法给送过去最好的。
贞娘点点头,“那一会写在后面,你继续写。儿子,也不要担心家里,家里什么吃喝都不缺,你爹身体也好,娘身体也好,弟弟妹妹都好。你铮哥哥今年考评的好,调到江南去做知州了,又得了个儿子,双喜临门,把你大伯大伯母高兴坏了。你钦哥哥把米铺管的也好,钦哥媳妇今年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