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作者:衣青箬(139)

2016-10-12 衣青箬

  而现在既然没有事,自然就给了他大把的时间,来将皇城司慢慢发展起来。

  之前平安迫切需要一个大案子来立威,现在皇城司人人归心,正是推行改变的大好时候。于是平安也就不再多想,而是埋头去做自己的事qíng。

  皇城司五个指挥,两年多的时间才彻底培训完毕。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有旧人被“发配”出去,又不断有新人补充进来。如今皇城司仍旧是五个指挥,但人员却全部都打乱过,重新分配,再也不存在谁的嫡系这种问题了。

  或许他们私底下仍旧有联系,但毕竟难以形成qiáng有力的团体。

  随着这种变化的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人对于平安的归心。这两年时间内,皇城司大大小小也办了一些案子,如今已经成为了京城内监察百官的重要组织,所有官员们皆是谈皇城司而色变,做事qíng都跟着收敛了许多。

  难得的是平安约束下面的人,办案的时候既不飞扬跋扈,也不会随意扰民,所以在民间的声望,竟然还不错。百姓们都知道这是监察百官的部门。

  后来平安索xing在皇城司门口立了一只半人高的大铁箱,用一把锁锁住,只在最上面开一条fèng。群众如果发现有任何官员不法之事,便可写下来投入箱中。皇城司自然会根据举报去调查。

  这种不具名的举报方式,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引起了qiáng烈的反弹,因为民告官,在律法之中本身就是一种罪!这时候的衙门,民告官不管有理无理,要先打三十板子,身体弱些的人,根本抗不过去。所以老百姓不敢跟官府作对,这是一种震慑,但同样也是一种隔离。

  当然,在这个时代,大家认为士人跟平民是两个阶层,阶级隔离是正常的。

  但平安并不这么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话也是古人说出来的,说明百姓并不是天然就跟官员和朝廷对立的。

  将之对立起来的,是人。

  既然是人对立的,那就有办法可以化解。对于平安来说,群众监督是非常有威慑力的一件事,办公透明化会让贪腐失去生长的土壤。当然这个举报箱的作用可能没那么厉害,但是从这里开始,他要改变的是这种观念。

  最后,平安说服了皇帝,答应让他设立这个举报箱。

  而百姓们在京里了最初的非议之后,知道朝廷允许这个箱子的存在之后,便都忍不住在意起来,谁都想知道那箱子里有没有人投入状书,结果又如何。如此观望了好长一段时间,某个清晨,平安开箱子的时候,发现里面静静的躺着一封书信。

  他忍不住笑了。

  启发民智,读书当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只有读书这一种办法,良xing的引导也是十分必要的。

  而他,就是要从这坚固的阶级壁垒之中,凿开一个dòng,让它慢慢的扩散,迟早又一天将这壁垒变得千疮百孔,模糊难辨。

  为了给大家信心,在第一批被举报的案子调查结束之后,平安张榜公布了那些被证实属实的举报的处理结果:查为属实,已经处理,人犯移jiāo大理寺。

  这是平纳坚持的,皇城司可以抓人,可以审问,但不能定罪,要将这些证据移jiāo大理寺,由那边进行审理定罪。这等于是偷换概念,将皇城司定在了“警局”这个位置,而大理寺自然就是“法院”,权力分离之后便可以互相牵制了。

  只不过目前这个“警局”,抓的只是官员。

  有了一开始的带动之后,举报箱很快热闹起来了,每天都能拿出厚厚一摞文件。不过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绝大部分只是泄愤的内容,还有一些是跟官员完全没关系,百姓们之间的矛盾,也都找到这里来了。

  平安哭笑不得,也只好让大家将这些信件整理好了,送到衙门里去。这可不归他们管。

  于是短短两年的时间,皇城司在培训完成,焕然新生的同时,也正式的出现在了朝廷和百姓们面前,并且成功站稳脚跟,成为司法部门之中重要的一员。

  熙平十七年二月。

  早chūn的天气还有些凉,屋子里点着炭火,暖融融的。平安正坐在皇城司自己的办公室里,研究这两年朝廷中发生的事qíng。

  皇帝虽然能忍耐,但平安觉得,他也不可能真的忍个五年十年,两年时间,差不多已经到极限了。而他现在要寻找的,就是皇帝这两年时间里布置下去的线索和蛛丝马迹,以此推测出皇帝可能会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