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作者:衣青箬(379)

2016-10-12 衣青箬

  刑部和大理寺不敢自专,便将消息报了上去。

  皇帝知道这个消息时,平安也在本初殿里,亲眼看到他咬牙切齿,目眦yù裂,砸坏了好几样东西。

  “好,好好好!这就是我大楚肱股之臣!”皇帝满心惊恐和愤怒,简直不知道该如何宣泄,咬着牙一字一顿的问,“朕究竟有哪一点对不住他董宁辉,要这样对付大楚!”

  本初殿里一片安静,没有人敢开口劝说。

  片刻后平安想了想,道,“陛下息怒,我看这件事,背后恐怕还有些蹊跷。或许董……宁辉的意思也并不是要通敌卖国。”

  “不是通敌卖国,那是什么?”皇帝抬起头,一双发红的眼睛死死盯着平安。

  平安没有被他这样子吓住。

  其实他挺同qíng皇帝的,以为自己治下的大楚百姓安居乐业,海晏河清,却没想到朝中竟然隐藏着这么一个大毒瘤,让人怎能不怒?

  不过事qíng不可能这么简单,平安始终觉得,兵部尚书并不是终点,他后面还有人,不然这件事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

  所以他看着皇帝,慢慢的道,“陛下请想想,董宁辉在大楚已经是兵部尚书,再进一步就能够成为宰执,何必要做这种事?对他有什么好处?总不可能是因为他特别仇视大楚,或者是糙原人安排进来的探子吧?”

  这个猜测太过荒谬,就连皇帝脸上的神色都松动了些。

  要是糙原人能够做到这一步,那么悄无声息的瓦解大楚,不是更好?何必要费这种力气在边境折腾,最后连仗都没有打赢?

  皇帝刚刚是被气昏头了,所以没有想到。但是现在被平安一提醒,他也觉得这件事qíng有问题,于是慢慢的平静了下来,“你想说什么?”

  “臣斗胆,分析一下兵部尚书的心思吧。”平安说,“只是猜测,做不得准,陛下姑且一听。”

  “你说。”

  “一个人做一件事,总要对自己有好处。既然董宁辉不可能是糙原人派来的探子,也不可能在糙原人那边得到更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就可以猜测,他能从别的地方获得好处。否则他完全没必要冒险做这件事。须知若非yīn差阳错,恐怕信州城最后会被糙原人的联军攻破,到时候大楚损失惨重,董宁辉身为兵部尚书,必定也会被问责。”平安道。

  皇帝点头不已,“是,既然如此,他为何要这么做?毕竟最后他总会bào露出来的。”

  “那倒未必。”平安说,“陛下,最初供出兵部员外郎的那位将军,属于信州军。而在去糙原的过程中,信州军原本要去驰援齐州军,结果在路上被北狄人击溃,最后逃回。若是信州城最后被攻破,这位将军恐怕根本活不下来。若是如此,这件事自然也就查不出来了。”

  皇帝听到这里,脸色大变。

  虽然平安只说了一个人,但他焉能想不到,如果信州城被攻破,西北路绝大部分的官员和将领,恐怕都会死在战争之中。到时候死无对证,这件事qíng根本查不下去,就更无可能会牵扯到京城里的兵部尚书了。

  这个计策之毒,简直令人越想越觉得心惊。

  “所以按照原本的计划,信州城破,西北几乎被屠戮一空,对兵部尚书有何好处?”平安又问。

  虽然平安自己觉得兵部尚书背后还藏着人,而且多半是个皇子,但是这番话却不能够从他嘴里说出来,必须慢慢引导,要让皇帝自己去想。因为人总会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尤其是对于皇帝这样多疑的人来说。

  如果自己直接说明,说不定他反而会疑心到自己身上来。

  果然,皇帝顺着平安的思路想了下去,“如果他不能从西北和糙原人那里得到好处,那自然就是从别处。”

  身为在朝堂上浸yín了整整二十多年的皇帝,他的政治触觉可比平安要敏锐多了,心中几乎是立刻就浮现出了一个猜测:既然不能在外面得到好处,那自然就是在内部。而兵部尚书所求,到了他这个位置,自然是更进一步。

  有人许诺了要让他更进一步?

  但是谁能够越过自己这个皇帝,许诺一个兵部尚书能够更进一步,并且还让董宁辉相信并且按照对方的要求去做?

  答案呼之yù出。

  皇帝的手指有些发颤。

  他不能够接受这个结果。并不是说他心理脆弱承受不住打击,而是他不愿意相信,在自己面前表现得那么好的儿子们,背地里竟然会有这样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