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作者:衣青箬(424)

2016-10-12 衣青箬

  “如何?”冯璋将傅彦的问题抛给了平安。

  平安想了想,道,“未免辜负chūn光。”

  “哦?”傅彦眸光一闪,这才正眼看向平安。他当然是记得这人的,只是之前都未放在眼里,知道他是冯璋带来的人,却不在意。这会儿才觉得,能的冯璋看重,倒有几分意思。

  平安知道冯璋是为自己创造说话的机会,因此也没有藏拙的意思,道,“我尝听人评《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二句,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此图似有此等意味。”

  傅彦闻言微怔,倒是冯璋十分高兴,得意的问道,“如何,这年轻人不简单吧?”

  “我本拟为此图题诗,只是一时没有好句。既然你如此盛赞,不如就让他他来题诗。”傅彦道。

  平安暗道不妙,他真的不会写诗啊。古人这种动不动就要作诗的行事风格真是太讨厌了。而且他刚刚已经装bī成功,这时候开口说自己不会,就太逊了。

  所以最后平安也只好硬着头皮答应,然后搜肠刮肚寻找合适的诗词。

  略略迟疑之后,他提笔写下了一首自己很喜欢的词。——得亏之前苦练毛笔字,虽然写诗不行,书法却已经勉qiáng能见人。

  平安写的是姜夔的《鹧鸪天》: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qíng事老来悲。沙河塘上chūn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他写完搁笔之后,傅彦读了两遍,居然开始激动起来,到最后怔怔的站在那里,只盯着那幅画看,像是已经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平安松了一口气,不枉自己特意挑选了一首比较符合他如今心境的词。

  只是……旁边的冯璋“咦”了一声,“这格律倒是十分有趣,似与诗有些不同?姜夔又是谁?”

  第133章天下英才入彀中

  关于姜夔是谁的问题,平安最后并没有回答,因为就在这关键的时候,外头有人敲门。

  平安立刻如蒙大赦般的走过去开门,顺便将这个问题抛在了脑后。

  站在门外的是傅彦的弟子,见来开门的人是平安,有些惊讶,旋即低声问,“这位兄台,请问我家先生现下是否忙碌?”

  这个……“你自己进来看吧。”平安说着让开了地方。

  傅彦现在当然不忙,但似乎也不太好打扰的样子。

  却不曾想敲门声和两人的对话声,却将傅彦惊醒过来。他叹了一口气,转头问道,“子明,什么事?”

  “先生,那边又过来送东西了。说是昨日酬神剩下的,布施给周围的人,祈福禳灾。”那个叫子明的学生道。

  傅彦微微皱眉。

  平安忽然想起,傅彦那位少时好友兼qíng敌,好像就是在天机观里出家啊!

  刚刚子明说的是“又过来送东西”,说明这件事发生过不止一次。看傅彦的样子,显然不会收,但是弟子们却不敢自己拒绝,而是要过来请示,这其中种种微妙,真是难以用言语表达。

  见傅彦不说话,子明又问,“先生,还是打发他回去么?”

  傅彦张了张嘴,忽然转头去看桌上的那幅画,然后叹了一口气,“东西留下,让他回去吧。”

  子明便告退出去了。

  傅彦这才转身看向平安,恢复了之前那种平静的表qíng,问,“你今日过来拜访,可是有什么为难事?”

  他跟冯璋一样,觉得平安无非是想要拜师,若真如此,单凭他之前的表现,收下他也无妨。只是看冯璋的样子,分明十分满意他,为何不自己收下这个学生?

  可不要以为这些文坛宗师们就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了。事实上他们比寻常人还要放诞豁达,恣意任xing,基本上不受什么拘束。

  所以如果他们看中了一个学生,很有可能想方设法乃至死缠烂打的去收徒。

  平安上前一步道,“晚辈此来,的确是有个不qíng之请。希望先生能够出山,为我大楚万民教育事业出力。”

  “哦?你是朝廷的人?”傅彦问。

  平安点头道,“在下司礼监随堂太监平安,见过傅先生。”

  “你是太监?”傅彦上下打量了他几眼,语气平平道,“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