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作者:衣青箬(563)

2016-10-12 衣青箬

  虽然大楚朝通常都会有四位宰执官,但即使这个人数再翻一倍,也不可能将每一天全国各地送来的奏折都全部处理好。况且身为宰相,要关注的是国家大事,不可能每天都埋头在奏折里。

  所以他们身边势必会有一群专门处理杂事、整理奏折的人存在,这就是中书的书记官。

  将司礼监改组成皇帝的书记处,看似将他们的权力降低了——毕竟从前可称内相,现在却是宰相们可以影响到的书记处了。但实际上真正的变化并不会太大。

  况且平安还不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而是循序渐进。

  这么一来,短时间内,朝廷对书记处的影响其实并不大。平安看似让出了权力,但又不算是真的毫无还手之力。

  赵璨不由点头,“可以,就按你的意思来吧。”

  “至于别的那几个衙门,并入朝廷的关系不大。就是掌管兵符这里,还需再斟酌一二。”平安道。

  他对古代的军队制度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想法。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军权不论在哪一个朝代,都是非常敏感的东西,要改革也只能慢慢来,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过在平安的计划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这种做法势必要被淘汰,但是军权又需要其他的力量来制衡,所以如何平衡这个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暂时的打算是将兵符jiāo给兵部来掌管。

  “看来你的确是胸有成竹,如此,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办。”赵璨道,“有什么问题只管告诉我,我来解决。”

  “好。”平安道,“剩下的部门,我打算全部并入内侍省,jīng简人员。最终留在皇宫里的人,不会超过两千人。多出来的这部分人必须安置好。我已经跟郑贵妃商量好,除了一部分打算自谋营生的人之外,她会开设一个服装厂接纳这些人。正好江南和东南那边的棉布丝绸都能供应得上。所以我希望能拿到军队那边的订单。”

  原本军中发放的衣物,一部分由朝廷这边提供,但大部分都会在商家那边采买。许多商户甚至跟军中有了长期的合作。

  只不过这种零散的做法,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做出来的东西,质量也不一。

  平安想做的,就是为服装厂争取到这第一笔订单。有了订单和入账,服装厂才算是真正的立起来了。至于往后如何发展,就是郑贵妃那边要cao心的事qíng了。

  赵璨想了想,道,“可以。只是如此一来,从前跟军中合作的商户,却是不好处理了。”

  皇家行事总要小心些,贸然出手,引起他们的不满,到时候传出个“与民争利”“以势压人”的名声,却也没有什么好处。

  平安道,“这是自然。所以我并不打算争夺他们手中的订单。”

  “你的意思是?”

  “陛下不觉得,军队的待遇太差了些,可以适当提高吗?提高的这部分,就由我们来负责,绝不会跟人起争执。”

  如果从前士兵们能够拿到的是麻布衣裳,那么现在就在原本的基础上,再发给一件棉布衣裳或者丝绸衣裳。这是个布料可以当做钱来使用的年代,对于士兵们来说,是不可能自己去做这种衣裳的。朝廷发下来,他们也算是有了更好的衣物护身。

  当然,平安还有更具体的设想,譬如丝绸就做成贴身小衣,因为这东西质感柔滑,可以起到防御的作用——冷兵器的时代,不管是弓箭还是刀斧,砍到丝绸上都会被卸去一部分力量。

  此外还可以制作棉衣,冬日御寒所用。这样一来,原本下发的那一部分物资自然不会受到影响了。

  唯一的问题是朝廷要多花一笔钱,不过,赵璨十分豪气的表示,“国库如今恐怕力有不逮,这些钱暂时先从内库出。”

  反正道路公司和水泥公司那边一直都有进账,而赵璨又没有什么骄奢yín逸的爱好,也不爱燕游享乐,建造离宫别馆,这些钱放着几乎没有用处。

  得到赵璨的首肯之后,平安便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改组新的内侍省了。

  除了司礼监改组的书记处暂定之外,其他衙门并入尚设局,尚膳局,尚衣局,直殿局,内造局和神宫局六个部门。分别负责宫中摆设、饮食、衣物、洒扫、内用物品造办及掌管太庙洒扫香灯等事。

  因为这些事还属于皇帝私事,所以虽然动作有点大,但是也没有人说什么。因为每一代的帝王,基本上都会在这方面进行一下改变,祖宗先例在这里不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