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作者:衣青箬(584)

2016-10-12 衣青箬

  平安接过来打开一看,才发现竟然是许悠的请罪折子。

  算起来,许悠应该是赵璨爷爷辈的人,现在的年纪自然不小了。人生到了这把年纪,却出了这种事,不知道他有没有后悔过自己年轻时做了太多缺德事。又或者是后悔没有早两年先帝还在的时候就致仕?

  平安将奏折合上,“其实风光的活到这个年纪,他也该够本儿了吧?”只不过许悠爱脸面,恐怕并不会同意平安的这种说法。

  赵璨看着平安,问他,“你现在有什么感想?”

  说起来,许悠还算是平安的“外公”呢。只是平安不是原身,对这份所谓的亲缘实在是淡薄得常常会忘记了这一点。

  但即使是这样,赵璨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生怕平安只是表面上装得豁达,其实心里仍旧介意这件事。毕竟这也算是人之常qíng了。

  平安明白赵璨的意思。他低头看着手里的奏折,笑道,“感想就是,幸好他活得够久,等到了这一天。”他可不是那种熬死了仇人,就能自欺欺人的认为仇已经报了的xing子。对于平安来说,许悠活得越久越好,因为他的“好日子”,现在才刚刚开始呢!

  上了请罪的奏折,就说明许悠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既然如此,赵璨自然要给他处罚。

  这一点赵璨没有跟平安商量。或者说,他本来打算跟平安商量,但平安却表示,他一个人决定就可以。好像要用这种不cha手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人的漠视。

  所以赵璨自己左思右想,最后决定,将许悠贬官到江南去,担任个闲职。等过几年直接在任上致仕,也算是对老臣的特殊照顾。

  说是贬官,但多数大臣老了之后,走的也差不多是这条路。落差当然会有,但是这个结果也算得上是不错。如果是其他人,能够在年纪大了之后回到家乡任个闲职,肯定会很高兴。

  只不过联系这件事的前后来看,就知道赵璨的这道旨意,根本没有任何好心,分明就是故意如此。

  让背负骂名的许悠回到江南去“将功赎罪”,这个想法的确不错。

  据说许悠在家里接到圣旨的时候,气得直接摔了一地的杯子。皇城司的人报上来的消息写得十分真切,活灵活现,好像那场景就在眼前似的。而赵璨得到消息之后,特意赏赐了一套茶具给许悠。

  平安现在正在给钟平写信。

  上次见面还是平安在河北的时候。当时平安偷偷摸摸要溜进长河部落那边去打探消息,钟平也跟他一起去,负责保护他的安全。在这段旅途之中,两个人的关系迅速拉近,现在平安的一声叔叔叫得心甘qíng愿。

  而现在,许悠的事qíng被解决掉了,他自然要写信跟钟平通报一声,他心心念念了那么多年的仇,终于报了。

  其实平安心中还有许多的疑问。

  比如当年他究竟是怎么入宫的,当时许悠派去的人单独留下了他,又把人送到蒋快刀那里,难道真的是巧合吗?而许悠又究竟知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毕竟这些年来,他们也见过好几次。

  又或者,许悠心中,对于当初曾经做过的那些事,究竟有没有一丝悔意?夜里睡觉时,是不是也会被噩梦纠缠?

  但是这些念头在他的心头此起彼伏,最后又慢慢的平息了下来。

  其实现在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事qíng并没有什么帮助和用处。而平安希望自己对这个人和这件事彻底的忘记,既然如此,知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

  反正……从今天开始,这份因果就总算是了结了。

  许悠离开京城的那天,忽然下起了雨。

  其实入夏之后,西北大旱不提,京畿地区的的雨水也很少,今年的收成是肯定比不上过去几年的了。而这一天终于下了雨,除了地里的庄稼能够得到滋润之外,酷热的天气也终于消去暑气,变得凉慡起来。

  因为这个缘故,京城里的人显然都很高兴,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在这一天,有一位曾经在朝堂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老臣,蹒跚着离去了。

  这件事过去之后,很快就被平安和赵璨抛在了脑后。因为东南洛州那边,终于在这一连串的事qíng中意识到,如果qíng况继续这样下去,大楚其他地方没有足够的粮食,他们东南也买不到任何粮食了!

  这几年东南路的发展很好。

  正如平安所说,他提出的那些办法都是可行的,盈利也远比种植粮食作物更加可观。所以最初他们并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直到最近粮价越长越高,再加上江南的这件大案发了,才让东南那边的人生出危机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