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官员们都颇有微词,甚至还有人上书给赵璨,认为这种做法根本没有必要。将士们好好的待在自己的地盘,非要把人聚集到京城来接受什么训练,根本是多此一举。难道军队里还会不知道怎么训练吗?
但是现在,他们开始觉得接受一下训练似乎也不是坏事。至少能够看到这种赫赫军威,也是一件难得的事。
而平安要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熟悉,然后潜移默化的被影响,到最后甚至会主动支持他提出来的那些变革。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好在平安不及,相信总有那样的一天。
既然没有人反对,武学的第二批学员很快就正式入学了。因为已经有了去年的经验,所以这一次做起来也是轻车熟路,不管是军训还是之后的课程,都被冯玉堂安排得井井有条。
平安去看过几次之后,就彻底放下了心。
安平元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很快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住,全部都转移到了西北。
大楚跟周边的几个国家之间,虽然连年征战,但也不是一点邦jiāo都没有。——国与国之间的事qíng就是这么奇怪,打的时候都全力以赴,恨不能将对方彻底消灭,但是一旦不能成功,大家也可以坐下来和谈,仿佛彼此之间关系一直这样好。
之前的战争之中,西戎和北狄战败之后,都派了人到大楚来求和,所以之后战事结束,大楚还得到了少量的赔偿。实在是两个地方都元气大伤,也给不出什么好东西了。
之后的这几年里,彼此之间都十分和谐。就连西北边境,也少有糙原人过来劫掠了。
不过这也是因为这几年风调雨顺,糙原上因为人口锐减,食物倒也不必担心不够吃。
但是去年北方大旱,大楚国内粮食大量减产,西戎和北狄自然也受到了影响。但是他们现在有所顾虑,并不敢随便到边境来打糙谷,免得惹怒了大楚,再次引来战争。
但人总要吃饭,一个办法走不通,自然就会想出别的办法来。
还真别说,西戎和北狄那边的确是想到了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不能打糙谷,还不能花钱买吗?
虽然大楚跟这两个国家之间,素来没有贸易往来。但那只是官方的说法,在民间却未必就是这样。毕竟非但大楚这边有他们需要的粮食,西戎和北狄那边,也有许多大楚需要的东西。
皮毛,药材,矿产和其他一些特产的东西,在大楚这边都很能够卖得上价钱。
所以,其实从很早以前开始,大楚这边就已经开始有商人为了利益,偷偷的往糙原上贩货了。只要不卖朝廷明令禁止的那些东西,再跟边境的将领们打好关系,便能人不知鬼不觉的将货物运出去。
毕竟虽然两国之间有疆域,甚至每天都有人巡视,但两边又没有用围墙隔出来,想要过界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不说别的,当初平安在外面的时候,还曾经在河北那边,偷偷溜到长河部落境内去过呢!那也没有走正规渠道,而是私底下走小路溜过去的。
商人逐利,这种事qíng其实早已有之,只不过一直以来影响不大,所以官方这边索xing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两边通商,贸易往来,总比打仗要好得多吧?
所以这一次,西戎和北狄那边,索xing就撺掇着贩货的商人多运一些粮食过去jiāo易,这样一来,他们不需要来打糙谷,也能够吃得饱饭。
结果这一运就出事了。
之前的货物量小,不容易被发现,但是现在数量实在是太大,引起了怀疑。于是西北那边就抓了一个商人,问出这些qíng况之后,便报到了京城来,请赵璨裁决。
——当然,这些qíng况,是在外人眼里看来。
但实际上,没有得到官方的默许,这些商人们胆子虽然大,但也不可能随意增加货物。二来jiāo易进行了那么久,为什么早不抓晚不抓,偏偏这个时候被官府的人给抓住了?
这一切都是冯玉堂当初在西北所做的安排,为的就是引出这件事qíng来,好为后来的事qíng进行铺垫。
所以虽然偷偷贩货的行径违了法,但是因为并没有什么违禁的物资,所以这件事最后也只是轻轻放过。只不过朝廷又再三重申,不允许商人进入糙原行商,否则下次再抓住,就要没收全部家资。
这个命令看上去非常严厉,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个幌子罢了。
因为赵璨紧接着就在早朝的时候提起了这件事,认为西戎和北狄能够想到购买粮食而不是直接过来抢夺,倒是个可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