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个时候,平安跟赵璨商量着,改良了税制。
原本大楚的税收,实际上是以农业税为主的。但以后工商业肯定会更加发达,这方面的税收比重会越来越多,所以平安觉得,税制必须要提前制定好,免得到时候被人钻空子。
除此之外,既然国库还算充盈,有了别的收入,也就没必要对普通百姓收那么高的税。
要知道,就算是现如今风调雨顺,赋税已经是历年来最低,但实际上还是十税一的高额比重。
当然,这个税率也不至于让百姓吃不起饭,奈何如今还有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土地都是地主家的,普通百姓要重地,只能向地主佃田来种。除了上税之外,还要向地主jiāo至少三成的收入,剩下的自然就不够生活了。有些地主收税更重,那佃户的日子更难过。
还有些土地因为挂在士人名下,所以不需要jiāo税,但一样要向这些士人教三成到五成的孝敬,跟收税并没有什么分别。
平安其实很想将这种免税政策取消。但是他很清楚,这个时候就贸然去动统治阶级的利益,触动了官员们的神经,这件事根本就不可能做成,说不准所有官员们还会联合在一起抵制,闹到那个地步就不太妥当了。
所以目前,只能暂时先减免农业税。平安的目标是在几十年内,逐渐将农业税减少甚至取消。到那个时候,恐怕就不会再有百姓愿意租别人的土地来种了。——国家都不收税了,地主反倒要收那么多的粮食,谁会同意?
而且随着商业发达,官员们的视线也会转移到这上面去。毕竟相较于买田出租收租子,做生意来钱要快得多。后世你只听说过官员的亲属从商,何曾听说过他们去农村承包土地的种田的?
再加上田地慢慢租不出去,收不到多少租子,双管齐下,到时候他们自然不会再那么重视土地。
那个时候,才是进行土地改革最好的时机。
平安将这个目标定在了自己有生之年,用几十年的时间去耗,相信总能够等到的。
所以这第一步,赵璨将农田的赋税降低到了三十税一。
因为国库刚刚收入了一大笔钱,完全是赵璨这边折腾出来的,而且减低赋税,轻徭薄役本身也是每个朝廷最大的追求,没有不同意的道理。所以这个提议在朝堂上一点水花都没有溅起来,顺利的通过了。
赋税之外,平安对徭役也有些想法。
官府征徭役,无非是修河道,修路,运送物资等等,需要民夫。不过现在水泥路开始铺开,修路这一点就不需要了。其他的都可以以工代役,由官府出钱雇佣百姓gān活,这样既能够调动百姓的积极xing,也不至于会让他们因为家中壮劳力被征走而陷入困境。
不过这个想法提出来,朝廷上讨论的时候却并没有立刻通过。许多朝臣都认为做这些事qíng当地百姓也能够得到便利,他们出力gān活做是理所当然的事qíng,不需要这么麻烦。
实际上,平安直到听到了这些人的争论之后才知道,原来朝廷抽壮丁来做这些事qíng,别说工钱了,就连口粮也是要他们自带,官府不管的!
有时候他真的觉得,古代的统治阶级对待百姓,真的就像是对待牛羊一样,让你出去吃几口糙就已经是恩典了,怎么能要求更多?——这甚至是许多官员的认知,就算是那些贫苦出身,最后终于凭借自己的能力挣得官身的官员,不少人竟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普通百姓,就只能任人任意盘剥,好像还是莫大的恩典。
这件事让平安的心qíng非常不好。
但是这些事又不能够撂挑子不gān。因为他不做,那就没有人会去做了。
平安自从来到这里之后,一直努力让自己的想法更靠近这些古代人,这样自己做起事qíng来,掣肘自然会更少。这是他第一次清醒的意识到彼此之间的不同。
第184章
其实平安一直很清楚彼此之间的不同和差距,但这是他第一次生出厌恶的感觉。
同时又如此的无力。
因为他知道,普通百姓的确是丝毫反击之力都没有,即便他想要帮助他们教训一番这些自认为很了不起的官员,也根本做不到。
平安从没有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明白“阶级”两个字究竟代表了什么。就算自己出手,让这些官员被罢免,甚至被夺去官身,但他们也仍旧是士人之中的一员,仍旧可以高高在上,回乡之后靠着旧日积蓄,继续盘剥当地百姓,供自己挥霍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