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作者:衣青箬(645)

2016-10-12 衣青箬

  倒是剩下来的那一百多偏明显不能通过的文章,让人有些犯难。

  都走到了殿试这一步,若是黜落一两个人倒也罢了,一下子黜落上百人,恐怕这消息一传出去,舆论便会一片哗然。就算只是为了朝廷和赵璨的名声,也不能这样做。

  所以监考官虽然满脸苦色,但还是捧着试卷来问赵璨,“陛下,您看这些剩下的试卷如何评定?”

  “算在同进士之中。”赵璨淡淡道,“但是朕希望这些士子们能够明白,他们本来是要被黜落的。之后授官,也不必考虑他们。”

  “是。”监考官应道。

  不能授官的进士,还能算是进士吗?监考官心头叹了一口气,但他也没有替这些人说话的意思。

  因为——真正算起来,这些人是他们从会试的举子之中挑选出来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这些士子才华出众。结果呢?手里这些答卷简直是在打自己的脸!皇帝没有追究,不代表监考官心里不担忧。

  赵璨没有多言,于是这件事便就此定下。

  其实根本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这一百三十七人自己心里就知道要糟。毕竟自己写出来的是什么东西,他们最清楚不过。好在后来还是得了同进士出身,看样子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这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接下来,他们去拜谒师长的时候,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对他们关闭了门户,根本连面都见不到。

  接下来的琼林宴倒是没什么特别之处。——非要说的话,最特别的地方就是皇帝并未出面,反而将宫中剩下的几位弟弟给放了出来。这几位皇子跟着武学受训过,后来又同宗室子弟一起上了两年多的学,看上去倒也有那么几分样子,跟之前已经截然不同了。

  不过,琼林宴结束,授官时这些怀着侥幸心理的进士们才发现,官员名单之中,根本就没有自己。很显然,为了朝廷的脸面,他们算是考上了同进士,但是皇帝和朝廷是不承认这份成绩了。

  如此一来,他们的身份就很尴尬了。

  实际上,在大楚,一些低品乃至不入品的官职,就算是举人也可以胜任,他们只需要通过吏部选官的考试,便能够补上这样的职位了。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举人或是认为自己难以更进一步,所以求了这些低位官职;或是更喜欢逍遥自在,所以索xing买田置地做个安稳的富家翁,分流掉了很大一部分。

  每隔三年参加会试的举子只有近万人,但实际上整个大楚举人的数量,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至少乘以三,再考虑到那些积年参加考试,屡考不中却还在努力的,就更多了。

  总而言之,举人的数量很庞大,而进士就少得多。按理说这个身份应该是很荣耀的。但是现在,这些人考上了同进士却没能得到官职,反倒比不上那些虽然是进士但已经得官的士子们,这样的落差,心里的难受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新科举子授官结束之后,赵璨便开始准备启程前往宁州行宫了。

  因为这一次是公开前往,而且要在那便待上一整个夏天,所以赵璨带上了为数不少的官员,只留下很少一部分维持京城这边的运转。

  临走之前,教育部得到了一道旨意,要求他们带上那一百三十七个同进士出身的士子。

  这个要求既没有jiāo给礼部也没有jiāo给吏部,实际上背后的意思是很耐人寻味的。只不过现在并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教育部部长冯璋倒是若有所思,只是他一时不明白皇帝要做什么,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

  修好了路之后,从京城前往宁州,车行不过三四天的功夫。就算帝王銮驾走得慢些,六七天也足够了。

  行宫早已修缮一新,的确是个风景秀丽,钟灵毓秀之处。

  入住行宫主殿、初步安顿下来之后,平安跟赵璨开玩笑道,“恐怕过两年,行宫周围的地价就要涨了。”

  “何以见得?”赵璨问。

  平安道,“陛下这就是明知故问了。这一次陛下出巡,带的人可不少。这些人莫说是行宫,就是皇宫大内,估计也安排不下。现在只能两三位臣子挤一个房间,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待遇恐怕无论如何不能习惯吧?”

  也就是因为这是皇帝的“恩典”,才没敢开口斥责是“有rǔ斯文”。不过对于这些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大臣们来说,将就自然只能是一时的。

  所以如果将来赵璨会经常到行宫避暑,那么周围的地价势必会上涨。王公贵族,达官贵人们会在这里买地建房,营造田庄,到时候随驾来到这里,自然可以住进自己的庄子里,宽敞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