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作者:衣青箬(708)

2016-10-12 衣青箬

  当初不谈条件,那是因为迟早这些条件,都要他们心甘qíng愿的拿出来。而现在,机会来了。

  所以这一次,使臣们来到大楚之后,立刻感觉到处处受制,虽然礼部接待他们的人仍旧礼遇有加,每天带着他们游玩京城,但是一谈到正事,就顾左右而言他,想出种种办法来搪塞。时间长了,对方自然也察觉到了。

  原以为这趟差事十拿九稳,所以这些人都是争着要来的。现在发现棘手,不由万分苦恼。直到他们被拖得心神不宁慌乱无措之后,赵璨才亲切的接待了他们,并且听取了他们的难处。

  当然,因为赵璨还有“要事”处理,所以他们暂时被安置在偏殿里,陪同的人是平安。

  使臣们被晾了那么久,心中原本的笃定早已经消失不见,这会儿正惶惶不安。眼看平安这个御前红人正在身边,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去咨询?拉拉关系,让他透点儿底也好。

  这年头糙原有糙原的难处,大楚也有大楚的难处。平安就像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的做派一样,先是陪着他们诉苦哭穷,将自己的难处夸大得如同天一般,让使臣心都凉了半截,这才话锋一转,言道大家关系这么好,就算再困难,也不能对对方的求助视而不见,一定会尽力云云。

  最妙的是赵璨还坏心的让两国使者一同觐见。所以等到他们被说得放下心来,平安又转了话风,“原本既然是兄弟之国,大楚自然也该尽心尽力。可惜我们能拿出来的东西实在有限,你们又有两家要求,这……”

  这话一出,两国使者彼此看向对方的眼神都带上了电光火闪,似乎恨不得眉眼之间就将对方给灭掉。

  这也是平安和赵璨的策略之一。既然要提条件,自然要给对方一点压迫xing,让他们知道好处不是那么容易得的。这样谈判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容易松口,吐出更多的好处。

  所以平安唱完了白脸之后,又轮到赵璨出来唱红脸,好话说尽,但什么都没答应,便将两位惴惴不安的使臣送走了。

  这样一来我,为了确定赵璨的态度,他们少不得到处打听。这个时候再暗中将这边的意思透露出去,使臣自然会送信回国商议,而接下来,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

  最好的qíng况是他们认清现状,主动给出大楚能够接受的条件。当然如果不行,赵璨也不介意动用一些别的手段。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航海时代,这片大陆上的力量必须被整合起来。因为赵璨和平安都不希望,将来他们面对西方的敌人时,还要时不时的将视线和jīng力分给在后方捣乱的糙原人。

  所以大家各自的目标不同,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只会按照其中一方所设想的方向进行。

  而掌握话语权的,绝不是西戎和北狄。

  果然,很快西戎和北狄的回信就来了,要求使臣在许可的范围内跟大楚谈判。同时赵璨跟平安这边也收到了消息,现在两国内部都已经爆发了不止一次的争执,接下来随着谈判的深入,这种分歧只会越来越严重。

  将事qíngjiāo给下面的人,接下来平安和赵璨只要等结果就好。

  谈判一直持续了小半年,这主要是因为许多事qíng使臣们拿不定主意,所以期间只能不断书信往来,耽搁了不少时间。

  直到安平十一年秋天,发生了一件注定会载入史册,即便是千百年之后也仍旧会被后世人所津津乐道、反复考证研究的大事。

  西戎和北狄在一个月之内先后分裂,其中一部分人彻底投入了大楚的怀抱,自愿归附成为大楚的附属国,以父子之国相称。另一部分则极端仇视大楚,所以远遁于糙原之中。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立刻震惊朝野,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向全国蔓延。

  整个大楚一片欢声鼓舞。

  这也不稀奇,从大楚存在之后——或者说在大楚立国之前,这两个国家其实就已经存在了。当初太祖皇帝正是因为将这些糙原人都赶了出去,才奠定了大楚这百年基业。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大楚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多了。

  据说立国之处,整个大楚的人口竟不到千万,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老幼病残弱,年轻力壮的青年男子少之又少。在战事最为激烈的那几年里,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人家在办丧事,整个大楚都沉浸在一片灰败悲伤的气氛之中。

  虽然已经过去了百年,但是时间毕竟还没那么长,而百姓们的记xing也没有那么差。很多人都从父祖一辈那里听说过当初的事qíng,对于糙原民族的存在,自然也是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