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沈则敬,经过这十几年的锤炼,已经成长为可以带领沈家继续前行的柱梁了;沈开善、沈得善这两个弟弟,作为沈家的长辈,会用阅历和经验,继续为沈家子弟护航;沈则远、沈则高这两个儿子,还有沈则思、沈则学这些侄儿,都会为家族尽心尽力;沈余宪、沈余乐、沈余守这些孙儿,每一个也都有倚仗的本事,只要不是头脑发热,顺着沈家的路走下去,总不会错;沈俞氏这个儿媳妇,将沈家内宅管理得很好,只要鉴华堂还在的一天,沈家后宅的腌紫事就会少很多……
这样想来,有关沈家的一切,沈华善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他为沈家奠定的基石,他为沈家树起的柱梁,足够支撑沈家继续走下去。
只是,天下尚未大定,人间尚未太平,他真是遗憾天不假年,遗憾他没能看到太平盛世那一天。
遗憾,在这乱世之末闭上眼,看不见新朝的开创。
“到了这个时候,我也没有什么好jiāo代的。我过世之后,沈家由敬儿担任族长,族令我会传给他……”
沈华善开始jiāo代后事了,首先要说的,当然是族长归属的问题。沈则敬是下一任沈家族长,是所有沈家人的共识,但也要经过沈华善亲口宣布。
沈则敬垂首,恭敬地点点头,掩住眼中的泪水。
“至于其余子弟……先前我也一一jiāo代过了。经商的,还是要经商;观星占卜的,还是要继续观星占卜;要率领军队平定各大道的,还是要征战沙场……”
沈华善的声音,有了一种奇异的平稳,语调虽然缓慢,却没有断断续续了。
他说出来的这些话,指向了相应的沈家人,沈则远、沈则思、沈余乐等人,也是肃穆着点头,以示听教。
“沈家已经踏上了这一条路,以后的运道气数,难以言说。每一个沈家子弟,不管将来在哪里,在哪个位上,都要记得,当年俞老在国子监讲的守正之心,朝正道而行……”
说到这里,沈华善突然静默了起来,似乎在给所有沈家子弟领悟咀嚼的时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每一个沈家子弟都要记得的族训!你们都要尽心竭力,平定各道纷乱,谋一个太平盛世……咳……咳”
沈华善猛烈地咳了起来。这不断绝的咳嗽声,还有他说的族训,重重地敲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头。
沈则敬带头跪了下来,他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淌了下来。
第五百五十九章致太平(正文完)
在弥留的时候,沈华善忽然看见了自己的长兄沈从善,那个被沈家思过处囚禁了三十几年的子弟。
他有什么错呢?兄长他没有错啊。我循着兄长所指引的路前行,已经用行动证明兄长是没错的了。
“哥哥,飞机是什么?我终于可以去问一问你了。”
病chuáng中的沈华善睁开了眼睛,喃喃说道,嘴角有丝笑意,然后双眼又慢慢合上。
大永新帝元年五月初,在一片葱郁繁茂之中,沈华善在岭南曲江边的院子,走完了他的一生。
曲江边,一片哀哭声音,黑压压的悼念百姓,自发地跪在曲江边,哀悼护住岭南和平的沈华善。
这样的沉痛,连岭南道的五月天都黑沉了几分。
当沈华善的死讯传到京兆的时候,永福大街的左良哲,简直不能置信,瞬间呆住了。
沈华善死了?怎么可能?怎么会这么突然?左良哲想到早年和沈华善配合襄扶景兴帝,又想到了近年的斗争,一时不知道还有什么好说的。
沈华善死了,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样,或许属于我左良哲的时代,也过去了。
那一晚,左良哲书房的灯火彻夜未熄,没有人知道这位托孤大臣在想些什么。
都言盖棺定论,可是对于沈华善这个人,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俞正楷、叶正纯这些人,也只默默有泪。
吴越之地,是沈华善的祖居故土;都城京兆,是沈华善一生风云激扬所在;可是沈华善长生安息的地方,却是在偏远岭南。
或有人会说,沈华善这是客死异乡,曾经位高权重的人,竟然不能回到故土,这是多凄凉的事qíng。可是对沈华善这样的人来说,他的一生追求所在,是整个大永、是天下七大道的太平,哪里不可为故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