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117)

  “最近府里很热闹吧?告诉你了,该收下的东西还得收下,别做那劳什子清臣纯臣的,那不辛苦啊?监察御史那里,都心知肚明的。眼睛放亮一点,这人qíng要不要做,做了要做到哪一步,别人得了好处你也得了好处,那才是第一等本事!”叶正纯为官为人的原则都是要双赢,甚至三赢四赢的,有好处大家一起捞,捞好处的时候还不能对朝政对大永有损害,这样才能稳打稳扎下去。

  “学生知道了。”沈则敬点点头,叶正纯的话语他还是认可的。他不想像京兆尹罗士敬那样做个纯臣,听说罗家连婢女小厮都不多请的,年礼节礼那就更加不收了,到最后连三十万救命钱都拿不出来。听说罗士敬为拒绝别人的送礼还曾闭门三日不出!如今罗家是清静了,不过那也太辛苦了。所谋不同,行道也不同,孰得孰失,沈则敬也无法置喙。

  “萧厚仁对你还是有几分香火qíng的。当年他就在考功司待过,这点你可要抓住了,把考课的事qíng办得漂亮一点,在他致仕之前想办法多升一两等。”叶正纯提点道,考课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要趁着考课开拓出大一些的局面。沈则敬的五品官,在他看来还是像芝麻般大,官职等级不够,很多事qíng没法做,局面也就大不了。

  沈则敬又是点头,表示受教。其实叶正纯的事qíng很多,他还能专门找了沈则敬过来提点相关事宜,已经很不容易了。两个人也不多说什么了,又略略说了沈华善几句,沈则敬就告辞了。

  第六十四章变化之前

  关于考课的进程,沈宁大体是知道的,在随伺书房期间,沈则敬会时不时提到关于考课的相关内容。不过,她并没有过多在这个事qíng上发表自己的见解。事实上,关于具体考核,也是考功司的保密内容之一,沈则敬并没有深入和她说。

  铨衡人物、擢尽贤才是吏部和考功司的职责之一,沈则敬虽然只是官居五品,但是多年在地方各地任职,接触经历的事qíng很多。父亲是三品大员,又有恩师叶正纯的指点教导,岳父家是一时名儒大家,可以说,从最初,他就站在一个别的官员难以企及的高度,思考问题也不一样,所以在筛选人才上,还是有一定心得的。此刻他正在书房,结合考课的事qíng来给沈宁讲解选拔人才的原则。

  “知人之事,自古为难,故考绩黜阶,察其善恶。在太平盛世之时,选拔官员要才德并行,才德都有了可任用。如果这个人是仁德的,那么即使才能一般般,也成不了大祸害;是如果一个人有才gān,但心思yīn险贪浊,会借着官职鱼ròu百姓为祸一方,才是大祸害!乱世之时又不一样,乱世之中只要求一个人有才gān就可以了,只要有才gān就能开创局面,这就是因时选人的道理。”这些想法,是沈则敬在上任考功司之后就开始思考了的,到现在才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表达,借着教导沈宁的机会,也是对自己想法的梳理。

  用人唯善这个观点,是有不足的地方的,沈则敬认为用人唯善之后加一个用人唯才,这是两个标准和两个要求。当然,他没有和沈宁说的是,在他心目中,用人唯善和用人唯才都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用人唯亲,如果不是亲近可信的人,谁会用他?这是qíng理之中,尤其是在这样国国家家的时代,一个官员的力量微薄,正是唯亲之人才jiāo织成一张大网托起这个官员的,姻亲、故旧、门生、同窗等……

  沈宁点点头,一副受教的样子,心里剔透得很。想来父亲是有感于这些日子考课的事qíng,才会跟她说了这些的。考课的事qíng进行到现在,已经快要到收尾阶段了,虽然沈则敬和沈宁说的都是考课面上的东西,但她知道目前为止一切都好的,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只要能安安稳稳度过这考功的第一年,父亲的前途就无可限量了。

  历年来,只要没有在考课之上出现差错,考功司的主官都是一路高升的。比如现在的尚书左仆she萧厚仁大人,当年就曾任过考功司郎中一职,还有岭南道刺史丁文翰也是从考功司出去的。沈宁对此有了解,只要父亲度过这一关,局面就不一样了,再说有叶正纯坐镇京兆,父亲这次应该会大步跨过,沈宁也松了心。

  中秋节才过去没几天,和别家尚沉浸在团圆喜庆的场景不一样,兵部尚书府里则是紧张和寂静。那寂静之下仿佛还有一丝慌乱,兵部尚书陈知浩正和嫡长子陈书舟在书房议事,两个人的气息都有些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