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174)

  长泰帝的旨意已下,诸官自然没有反对意见的,只是这个旨意实在让人寻味,不少官员私底下都在揣测,这个旨意究竟是什么意思。

  姜选不避嫌疑偏招物议,不避嫌疑,说的是泄题,偏招物议,这就是说他泄题一事就是流言,那么那么他是泄题了还是没有泄题呢?还有华英卓,只是事不察实,说他只是捕风捉影不细究真相,完全没有朝堂势力互相攻讦的事qíng;至于徐世进、唐安淮,夤缘求进,即是攀附权贵以求高升,那么是怎么个攀附法?是不是重金贿赂?有没有买题?根本就不知道啊。

  至于几个皇子,哪有他们什么事qíng?!不都是好好的在各皇子府呆着嘛,历职的历职,养身体的养身体,根本就不曾接触过chūn闱啊。

  所以这所谓的chūn闱案以“捕风捉影”开始,就以“莫名其妙”结束!也就是说,皇上根本就不对此事置一词,朝臣认为事qíng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且随各人想象去!

  有回过神来的官员不禁暗暗佩服长泰帝这一和稀泥的手法做得漂亮!

  韦景曜和申科眼神互相对望了一下,面色更沉静了。本来所谓chūn闱泄题就是从流言开始,现在长泰帝的处置结果就是“莫须有”!长泰帝没有明说chūn闱案有弊,也没有明说姜选没有泄题,而是各打五十大板,了结此事,不让这个事qíng再占据朝堂讨论的重心。

  果然,长泰帝接下来对各人的处置,还是让朝臣回忆了一下长泰十六年的科场冤案。有不少官员感叹:相比之下,皇上果然是仁慈了许多啊,终归,除了徐世进,再没有人在这次chūn闱中流血了。

  根据长泰帝的旨意,姜选致仕,和他联系紧密的礼部官员随后也遭到了处置,调离礼部或者贬职出京,还有他的外甥二皇子府的主簿魏辅通下职,二皇子一脉的势力受到重创。

  吏部郎中华英卓、户部郎中张段调离京兆,贬职剑南道。说起来,这结果还是长泰帝手下留qíng了的,没有将他们罢官,这两个人也都很懂眼色,知道事qíng到此也就结束了,他们很快就卷了包袱前去剑南道。

  从此再不理会京兆中事。

  还有流言的主角徐世进、唐安淮两人,也受到了处置。因徐世进bào已在狱中bào毙,就不追究夤缘求进事,只令徐家缴纳五千两罚金了事;唐安淮除了缴纳罚金外,取消接下来两届chūn闱的资格,那么唐安淮将近十年都不能参加chūn闱,也就是说,他这辈子与仕途无缘了。

  其余各官暂不追究,因为廷鞫揭露的大理狱刑求一事,大理寺卿何克难被罚奉一年,其他的,就不再深究了。这个处理结果让何克难喜出望外,连忙跪恩,感激不已。——有哪个三品官员是靠朝廷俸禄过日子了?真是说笑了!这个处罚,根本就对何克难没有影响,皇上这是明显对他开恩了啊!

  处置了相关官员之后,为了安抚贡院门外的举子和百姓,也为了彻底平息chūn闱泄题的流言。长泰帝下令:之前张贴的chūn榜作废,重开恩科!

  恩科重开的时间,就定在十天后,三月二十八再次举办chūn闱,这十日内所有举子的住宿、饮食由户部负责,令举子专心待考。

  重开的chūn闱,以尚书左右仆she萧厚仁、叶正纯为主考,礼部尚书魏晋度、御史大夫龚如熙为副主考,就连这次二十名同考官,也是重新任命,由长泰帝亲自从各部调任,其中就有吏部司封郎中陈醉山和大理寺丞成方圆,本来沈则敬也位列其中的,因为沈家有子弟参加chūn闱,为避嫌疑,才免了去。

  萧厚仁和叶正纯等人刚刚从姜选等人的事件回过神来,正要赞叹长泰帝这手稀泥和得好时,冷不丁听到长泰帝这个任命,都愣了一下,才记得出列接受任命,心里却是叫苦不堪!

  叶正纯心里已经开骂了,长泰帝他是不敢骂的,只好骂姜选等人了!若不是姜选他们出了事,这等苦差事也落不到我头上啊,chūn闱什么的关我个球事!叶正纯再一次暗说他的口头禅。

  这的确是苦差事啊,本来应该三四个月准备的chūn闱,要在短短十天之内准备好,这不是明摆着让尚书省和吏部的官员为难吗?

  这么短时间,试题怎么出啊?这弘文馆的校书郎不得把手都抄断啊?贡院能不能安排妥当啊?工作劳累点时间紧凑点也不算什么,万一再次发生徐世进那样的事qíng?皇上这次还会轻拿轻放吗?所以说,这差事,除了苦累之外,还要担极大的风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