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255)

  “易者,变也。……进德修善,以修行为本,坚守中正之心,溯难而上,循yīn阳天道之变化,合三才地道之相配,以辩吉凶走向之路径,以明仁义人道之至善……载道以安生民和乐,培德以成万世太平……”

  就在君复乐以为沈余乐不会回答时,他听到了这一番振聋发聩的话语!

  这一番话语,竟然出自一个二十岁年轻的口中!这是令君复乐大感意外和震动的事qíng!

  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所能够想到的“道”,胜过了司天台许多官员!

  生民和乐,万世太平,这是怎样的宏愿和向往,这个二十岁的年轻人竟然有这样的器识!

  难得!太难得了!

  一旁的沈华善也震动地看着沈余乐,心中百味杂陈。他原来以为自己这个孙儿爱好这些神神叨叨的事,在天象上也有些得着,便想着通过君复乐的渠道为他安cha一个官职,才有这一次京华楼的相见。

  他就想着,为沈余乐在司天台找个位置,免得这样终日无所事事,也就可以了!没想到……没想到……

  原来他一直低估了自己的孙子,他没有想到他竟然有这样的宏愿,这是他一向神神叨叨的孙子吗?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原来,你早就开悟了……”君复乐似是感叹,又似是欣慰,又似是佩服,心qíng复杂地喃喃了一句。大道之边,原来这个年轻人早已触到了啊!

  他从来不知,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也能自我开悟,他内心是经历了怎样的锻造?还是生而为才?

  君复乐发现自己对沈余乐充满了兴趣,也为他的宏愿和器识所叹服!就算沈华善没有说qíng,他也一定要将这个年轻人揽进司天台的了!

  说起来,他还要感谢沈华善将沈余乐带来见他!不然,他就错过这样一个好苗子了!

  在大永司天台,聚集着大永各地的奇人能士,知历法、懂天象,这不算什么本事,难得的,是生民和乐、万世太平这样的追求!甚至,君复乐认为自己在沈余乐这么年轻的时候,根本就曾想过这一点!

  此子,非池中之物啊!

  君复乐越看沈余乐,就越满意。他对沈华善点点头,双眼笑得眯了起来。

  第一百四十章廷杖(一)

  长泰三十八年,正月里的最后一次早朝之上,发生了一件事qíng。这个事qíng虽然范围很小,只涉及几个人,但是意义和影响却极为深远。

  在沈华善和叶正纯两人看来,这是件大事!因为它是一个信号,一个危险的信号,一个长泰帝要独断专权的信号。这件事qíng表明长泰帝越来越无法忍受百官臣下对皇权的限制,即便是一点点的限制也不行。

  这令沈华善等人暗自心惊,而且悲愤不已!

  在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大永的皇权限制历史。大永开国太祖上官伏是少有的仁明之君,在他建立大永之初,曾定下一条奇怪的铁律:为了防止帝王昏聩无能,大永推行分权而治!

  所谓分权而治,是除了皇权之外,还设有政权、法权,三者互相监督互相制衡,具体表现在官职的权力设置上,不少官职都对皇权有驳正政令、纠治违失等的限制。

  太祖之后,太宗上官正秉承了太祖的意向,继续推行分权而治,却引起了上官皇族所有人的不满,政权、法权的影响力渐渐减弱;此后大永的历代帝王,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加qiáng了皇权的集中,不断地削弱政权、法权的权力和地位。

  就这样,经过一百五十多年的变迁,到惠和帝时,已经没有人记得政权、法权的名称了,只剩下给事中一职对皇权有所限制。尽管如此,长泰年以来,唯一一个限制皇权的官职——给事中,也在不断地削弱着其限制的功能,最后只剩下纠察和封驳的权力了,皇权前所未有地尊崇。

  这就是大永皇权的发展史,当然许多事迹和真相散落、湮灭在时间之中,不少都已成黑灰。可是细翻青史旧录,仍可以触碰到那一条隐约的脉络,只看是不是有心敢面对了。

  这正月底最后一次早朝的事qíng。就是和皇权有关。说得详细点,是和给事中一职有关,再说白了,是和给事中吕务厚有关!

  长泰三十七年初,门下省五品给事中吕务厚因幼王定等一事,让长泰帝心里不舒服;到了年中之时,他又因为封驳慈懿太后封号一事。被长泰帝借故训斥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