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34)

  相比京兆官夫人对二皇子的热衷八卦,京兆官员就平静了些,但是他们都是表面不显,内心却是千般考量计较的,他们想的,比这些夫人想得更多更远。

  沈华善伫立在书房,随伺的管事、小厮早就退了下去,他需要一个人静静思考。如今太子体弱,诸皇子夺嫡之势其实已成,在这样的局面下,作为沈氏当家人的他,更感到有一种危机和焦虑,必定要为沈家谋定一条发展的路,这条路,怎么走,才能让沈氏一族衍荣下去?

  “哥哥,你选的那条路,我应不应该顺着走下去呢,哥哥,要是你还在,我也不至于如此一个人在苦苦思索了吧……”这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在喃喃自语,开始思念起他已过世的哥哥沈从善来。

  沈从善很年轻就幽居思过处了,可是沈华善一直都和他关系最好,也最为敬慕这位兄长,手足之qíng最为浓厚。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沈华善瞒着自己的父亲和族人,偷偷进入思过处看望沈从善,把外面的一切说给他听。天下七道九卫、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家中小辈,都是这两兄弟谈论得最多的事qíng,沈华善听他说话,甚至是教导,听他谋划天下局势,不知不觉中被他影响……

  他又想起沈从善并不短暂却孤寂的一生,忽然觉得无比心酸。他想起沈从善过世时,解脱而寥寂的笑容,还说了一句自己从未听懂的话:“这一生太长了,我要回去了。不知道还会不会飞机失事……”飞机是什么东西?还没等他问出口,沈从善就溘然长逝了。而沈华善疑惑的一切,都没有人来他解惑了,也再没有人和他一起商讨对策了,沈华善感到一种深深的怅然,几要涕零。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

  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第十七章庄子避暑

  诗云: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到了六月,沈家和众多京兆人家一样,开始准备外出避暑事宜。六月的京兆,酷热难耐,实在很难让人待得住,所以京兆人家外出避暑的习惯,那是一贯就有的。即使皇帝不出外避暑,也不影响京兆人家这个习惯。

  自从先帝惠和帝开始,大永王朝就不设避暑陪都了,惠和帝曾谓:“避喧听政不过是劳民伤财。”。因为有惠和帝的先例,又加上太子体弱,远离京兆又没有监国之人,自长泰登基以来,就没有外出避暑过。天子不行,官员自然也是留下的,不过沐休的次数却是多了。

  沈俞氏发话了:“家里除了官务上朝的,留下必要的管事小厮丫鬟随伺,其余人都去京郊的沈氏庄园避暑。”此话一出,最为兴奋自然这些小儿小女们。京郊的沈氏庄园,往年也都去过的,那是一个消暑又好玩的去处啊,连年纪稍大的沈余宏都很高兴。

  沈俞氏又补充了接下来的人员安排:沈安氏生产不久,沈庆德太年幼,这两个人也留守家中;同时沈胡氏自请留在京兆,协助沈安氏处理家中杂事,沈俞氏也同意了。最后一家人商定:由沈俞氏带队,带着沈则敬、沈则远一房的少爷、姑娘和姨娘前去庄园,待到中元节才返回。

  这个消息确定后,沈家上下就开始忙碌起来,打包行李的打包行李,jiāo代事宜的jiāo代事宜,安排留守的思考留下人选等等。

  青竹居,沈宁也在参详应该把谁留下,看守院子和处理杂务等等。柳妈是要留下的,她年纪也有了,不想外出奔波是早就和沈宁说的了,chūn夏秋冬四个人必定是要留下一个人来传递消息的,京兆暑热,庄园夏凉,留下谁也不好,沈宁有些为难。

  见此,chūn诗便笑道:“姑娘你就别为难了,我们四个都商量好了,今年就是我留下来看守院子了,以后每年就按照次序来。”chūn诗又解释道,今年她留守,青竹居里的小丫鬟也不敢慢怠偷懒,总之是好的。

  沈宁想一想chūn诗的稳重和细心,就放心了,又jiāo代了夏词她们要轻装简便,莫要把青竹居都搬空了,庄子那边都有的等等。可是等到东西收拾了一看,也有三大箱子,都是日常得用的,已经是最jīng简的了。见了这三个大箱子,沈宁有些明白惠和帝为什么不愿外出避暑了。一人尚且如此,一国又当如何?

  沈家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qíng况,少爷们还好点,姑娘、姨娘们杂七杂八的行李就多了,还好沈则远和颜商准备得颇为周全,马车的数量也还够用,于是沈氏一行,浩浩dàngdàng地朝京郊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