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荣平郡主的亲事就是两者结盟的纽带和信号!申科尤其想不明白的是:沈家为何会选择十二皇子,他才得十三岁,离出宫开府都有好几年呢,沈家这项政治投资,风险太大了吧?
特别是韦景曜,他想到自己母亲韦老太君和属下沈华善,对沈家的感觉很是复杂。
韦老太君和清平侯家的大公子意外的投缘,还为其主理清平侯和沈家的婚事。在和沈家打jiāo道的过程中,韦老太君多次赞扬沈家为人处事有道,按照她的话来说“乃家族兴盛之像,大势所趋,造化非同一般”!
韦老太君出自清河崔氏,其判人定事的眼光自然非同一般,韦景曜是很信服自己母亲的眼光的,对于她的话也多有考虑。
沈华善在中书省任职期间,每件事都做得相当漂亮,令韦景曜也是另眼相看。作为长泰帝的纯臣,韦景曜是不会参与到夺嫡之争里面去的,但是因为韦老太君和沈华善的双重影响,他对沈家的看法也多少有了倾向。
不管旁人是作何想法,沈家和五皇子府都清楚一点:沈家娶了荣平郡主,这是和五皇子府直面对上了。
这一个信号,昭示着以后的事态发展。在沈家紧张筹备沈则熙婚事的时候,五皇子府也在谋划着五皇子的婚事。
第一百八十六章大戏即登场
长泰三十八年的除夕,景泰大街的沈宅可谓热闹非常,是这几年来少有的大团圆。
因为过年后有沈则熙迎娶荣平郡主的事,沈开善早早就从岭南返回京兆了。而他的妻子沈顾氏则带着儿子沈则栋及孙子沈余玠等从杭州赶来京兆,他们到达京兆之后时,刚好可以一起吃团圆饭。
沈余宪在过年前几天已经从湘州回到了京兆。两年多的时候,沈余宪因为表现优秀,甚得湘州刺史颜同的赞赏,已经由湘州刺史府司士做到了录事参军事一职。
虽然都还是七品,但录事参军事一职掌刺史府总录众曹文薄,又得颜同的器重,前途是看得见的光明。
沈华善和沈则敬打算让他在湘州再锻炼几年,等他底层官验都历够了,心xing锻炼得已有成效了,才让他返回京兆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真正的官场。——为人长辈者,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沈则高因公务繁忙还是没有来京兆过年,沈余文、沈余韬两人虽则想念父母,但也无可奈何。他们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在官学更加用功,待来年的chūn闱展露头角,以慰远在千里的父母。
当沈华善和沈则敬等人在前院和沈开善、沈余宪等人诉说近况的时候,沈俞氏和沈胡氏带着一众儿媳、女儿在后院接待了沈顾氏一行人。
沈顾氏出身江东顾氏,气质修养自是极好的。这些年她长居佛堂,已经很少过问俗事了,就连沈开善任职岭南,她也没有跟着去。这次如果不是她最钟爱的幼子沈则熙迎娶郡主,她也不会离开江南。
“叔母,静气堂已经安置好的了,是清幽娴静之所。静气堂西侧设有一处小佛堂,里面的佛像是从天宁寺请回来的。另外侄媳已经吩咐下去了,奴婢仆从一律不准前去打扰,叔母请放心居住。”
虽然和这位叔母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沈俞氏早就了解她的品xing,这样的安排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想必叔母她也应该满意的吧?
“你办事,我自是放心的。你婆婆去世得早,这偌大的一个沈家后宅,你都打理得整整有条,不错不错。”沈顾氏因为常年礼佛,脸色平静安然,语气也是这样不紧不慢。
对于沈俞氏的贴心安排,沈顾氏是满意的。随即她又对一旁的沈胡氏说了几句话:“胡氏安和堂这几年是越发出名了,连我这样的人也屡闻其名,你是个有福的。”
沈胡氏自然是点头说叔母谬赞了,然后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对上这样的名门大家,一向利落的沈胡氏也多了几分拘谨。
沈宁这才见着了前世从来没有见过的叔祖母沈顾氏。沈顾氏五十多岁,年纪不小了,可能是因为长年礼佛的缘故,头上并没有白发,看着也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
最主要的是她的眼神极其柔和,似含悲悯之意,让沈宁不由得心生好感。
前世里,这个叔祖母在长泰三十八年就出家云游了,可能是唯一一个得以保存的沈家人了。沈宁没有想过会在这世再见到她,一时心qíng也有些复杂,就连她的问话,也走神得没有听见。
“这孩子,叔祖母在问你话呢。这孩子定是怕羞了。”见沈宁迟迟没有回答,沈俞氏在一旁打着圆场。原来沈顾氏是在问沈宁的婚事,她也从儿子沈则熙那里知道了沈宁许给了清平侯家的大公子,就问了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