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370)

  沈宓得知俞正道将亲自给她授课的消息后,高兴得简直难以形容,那么内向害羞的一个姑娘家,她在半闲居内发出的惊喜声连李姨娘的采薇院都听得见。

  沈宁的心qíng就更加不用说了,是自己的亲舅舅,又是自己的师傅,她对俞正道的恭敬和感激,难以言说。

  此后,俞正道在和江成海相商亲事之余,大多时间都是留在明远堂,给沈宁讲纵横术,给沈宓教算科,上课具体qíng形不论。

  总之,沈宁和沈宓从俞正道身上学习到的东西将终生受益。

  第一百九十四章奇怪的调令

  俞谨之离开京兆之后,门下侍中申科上书请求将给事中的人选补上,称现在只有三名给事中是与定制不符,而且他还附上了人选的名单。

  长泰帝自然是不想再往给事中添人了,事实上,他是准备撤了给事中一职。因此,他将申科的上书留中不发。

  不料申科也是倔上了,又上了一道书,说的还是给事中的事qíng。

  长泰帝也颇为恼恨:这申科一向极识时务的,怎么在这个事qíng上就拎不清了呢,真是胡闹!

  原本他还想申斥申科一顿的,给事中詹成向长泰帝建议了:“皇上,何必为了这等小事君臣生隙?就算补多一人进来也无妨,有微臣三人在给事中,给事中绝对翻不起任何风làng。”

  长泰帝一想,也是这么一回事,便准了申科的请求,擢了刑部员外郎姚鹏就任门下给事中一职。

  申科是因为坚守了自己的职责,长泰帝是因为詹成那一番话语,帝臣两人对这个结果都比较满意。

  俞谨之在国子监说了那一番言论,使得长泰帝对和俞谨之关系最密切的沈家心生不喜,认为沈家这是助纣为nüè,便想着沈家这块磨刀石,是要好好打磨打磨了!

  在朝堂上,长泰帝也借故对沈华善和沈则敬申斥了两次,就连国子监的沈则儒,也受了池鱼之殃,连普通教员的课程都要他兼任了,把他累得够呛。

  长泰帝这是因为俞谨之的事在迁怒沈家,这是沈家众人都知道的事qíng,也是大部分官员都知道的事qíng。

  韦景曜是沈华善的主官,又感念俞谨之那一番话,明里暗里也帮沈家说了几句好话,让长泰帝的怒气消了不少。

  又因为二皇子府的皇长孙快满月了,长泰帝的心qíng也好了很多,吩咐礼部和宗正寺隆重筹备皇长孙的满月宴,宿在德妃那里的次数也多了,和德妃两人满心欢喜地等待着皇长孙满月宴的到来。

  沈家这段时日低调了不少,沈华善和沈则敬被长泰帝申斥后,倒不觉得有什么低落或难受之类的qíng绪。

  在俞谨之讲学之前,这些qíng况他们就已经预料到了,甚至他们想的qíng况更严重一些。因有了韦景曜的周旋和皇长孙的喜事,长泰帝只是申斥了沈家几次,这样的结果,已经算好的了!

  “皇上的怒气虽暂时平息下来了,但这始终是个不稳定的因素,也不知道皇上何时又会想起这事。当前这种局面,我留在京兆也无多大裨益,所以我打算暂时离开京兆,所谓眼不见为净,两三年的时间,想必皇上就会完全不记得此事了。”

  沈则敬对沈华善说道,说出了他想外出为官的打算。

  “再说了,我在吏部已经满四年了,往上升吏部侍郎之职的可能不大,留在吏部的意义不大了,谋求外放,累积经验多加历练也是不错的选择。”沈则敬继续说道。

  在参加完五皇子的婚礼后,沈则敬就有外放任职的打算了。他在吏部已经满四年了,下一次考课还有两年多的时间,他不可能再等两年。

  如今又有了俞谨之的事,沈则敬认为这个时候离开吏部外放是最好的选择……

  “此话也有道理,为父也是这么想的。以你的资历,可以谋个从四品上州别驾的位置,这不是问题;如果能谋个下州刺史的位置就更好了,这个就麻烦了!要做的功夫很多,皇上现在正对沈家有意见,估计不能成事,还是稳妥起见,先谋个别驾吧。”对于沈则敬的安排,沈华善也早有考虑了。

  他也认为沈则敬的想法是很正确的,现在离开京兆,是最合适的时候。

  除了沈则敬提到的这两点原因,沈华善还多了一点考虑,就是远离了京兆,就可以暂时远离夺嫡的中心。

  跳出局外,可以看得更清楚更长远,他倾向沈则敬离开京兆。

  定下了沈则敬外放任职的基调,沈华善和沈则敬就开始为此事谋划了。外放任职,自然是吏部管辖的事qíng,沈则敬本身就在吏部任职,事qíng就好办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