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姑娘在考核中表现这样优秀,而且家世又显赫,容贵妃十分满意,觉得两个都是合适的太子妃人选,却一时难以取舍。
这两个姑娘她都很喜欢,但是这两个姑娘不可能同时当选太子妃,到底选哪一个呢?
就连长泰帝对这两个姑娘的表qíng都很满意,各有所长,而且都不分上下,左良哲和何克难都是自己倚重的肱股之臣,选哪个更好呢?
就是因为这样的考虑,在这两位姑娘留宿宫中之后,太子妃的人选迟迟未能落实。
沈宁自然知道容贵妃的心意,在左何两个姑娘之间难以抉择。沈宁虽然和这几个姑娘有所接触,却不甚熟悉。
她曾在宴会上与左珊和何蕙芳见过几面,因为沈宁的年纪要比这两个人大一些,和这两个人没有私下的往来。蚍蜉的本子,在沈宁看来虽然详尽,但是不足以成为判断哪个适合成为太子妃的依据。
她对这两个姑娘没有什么感qíng偏向可言,她们哪一个当选太子妃,在沈宁看来都无可无不可。因此,沈宁实际考虑的是:哪家上位会对沈家更有利?
太子在有了太子妃之后、有了岳家势力之后,对詹事府、对沈家的感qíng和倚仗自然会减少很多,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从私心来说,无论太子妃之位花落谁家,沈家与太子妃娘家都必须有一个互相争夺太子的过程,迟早有一天要对上的。如果能共同辅助太子,相处融洽是最好,不然那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是这样,就只能找一个相对弱一点的对手了。
这一点,是沈宁心中所想,也是沈华善和沈则敬等沈家人的共识。沈家之争,不在明面,而是在暗里。
一个太子妃,牵涉着朝堂的千丝万缕也不为过。这要考虑当前朝堂的势力,又要评估将来朝局的发展,真是不容易。
可是,不容易也是要做的。
一连数日,如流处和蚍蜉关于这两家的信息是源源不断地送进沈余宏的双飞院和沈宁的青竹居。然后经过无比细致的分析抽取之后,这些信息以最jīng简、最准确的面貌出现在沈华善的书房之中。
不止如此,集贤殿编撰楼盛怀和编修古文澜去弘文馆闲逛聊天的次数也多了起来了。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左亮哲还兼任弘文馆学士职的……
而且,在大理寺任职的成方圆更是时不时来到沈家,他对嫁入沈家的女儿和年幼的外孙,可是喜欢得紧的。当然,在看女儿和外孙的同时,少不了去到沈则敬那里嘀咕几句。
当所有的信息都汇总之后,在沈华善、沈则敬和沈余宏等人经过无数次的讨论之后,他们终于有了主意。
再来说说朝官的qíng况。随着容贵妃越来越频繁地召见这两位姑娘,所有官员都知道,太子妃将会从左何这两家出了。
也就是说左家和何家之间的争夺,已经是白热化了。究竟谁会最后胜出,各凭本事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变故
左何两家相争,宫中没有确切的旨意传出来,京兆官员都在观望最后的结果,都在等待着太子妃落在谁家。
且说容贵妃对左珊和何蕙芳这两个姑娘都很满意,连连召见却又每每下不了主意。
这一日,她传召了沈宁进宫,代为参考一二,其实就是想问问沈家的意思,左何两家哪一个更适合太子,哪一个对太子更有助益。
“娘娘,太子妃人选至关重要。祖父认为左、何两家势力不相上下,无论哪一个为太子妃,对太子来说都有助益,且选太子妃乃选将来的国母,是国之大事,祖父不敢置喙。但臣女心想,既然两家的势力没有差别,那就看太子的心意了。太子和太子妃相处融洽,东宫和睦,太子就可以专心政事了。”沈宁说道。
按照祖父的意思,沈家在面上绝对不能掺和这个事qíng,所以在态度上要不偏不颇,不能倾向哪一家。这样的大事,当然是要主子们定夺的。
沈家怎么能怎么敢提意见?这一点,必须得让主子们知道才是。
“太子的心意?”容贵妃想了想,眉头却没有舒展开。早前她曾让太子躲在帘纬后面看了这两位姑娘一面,但是太子说这两个姑娘都极好,他也分不出高下,说但凭母妃做主,他有何心意可言?
这两个姑娘容色都上上,太子自然是满意的,心意?能作准吗?
“娘娘,在帘纬后面自然是看不真切的,何不让太子堂堂正正见两个姑娘一面?在娘娘召见两位姑娘的时候,太子前来请安,自然就能看得清楚了。寻常人家,相看之时,也有各式机会可以看清彼此的,此举也无甚不妥。”沈宁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