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谢恩起来,离开紫宸殿的那刻,他瞥见长泰帝眼中微微的冷意时,忍不住流下了冷汗:皇上这是对沈家忌惮了!磨刀石很快就要到尽头了!怎么办?怎么办?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然,君要臣家出一个太子良娣,这沈家,就一定要就出一个太子良娣了。
离开紫宸殿的时候,沈华善是浑浑噩噩的,只觉得心中有无限的惧意和彻骨的寒意,他忍不住打了个趔趄,再站稳的时候,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沈家该怎么办呢?这个太子良娣,沈家不能要,不能不要!这一个危局,沈家该怎么处理呢?
第一次,沈华善觉得前方的道路一片漆黑。
当沈华善带着这种无法掩饰的惧意和寒意回到沈宅时,将沈则敬和沈宁等人吓了一大跳,这是出了什么事qíng?为什么父亲(祖父)会这个样子?
当他们得知长泰帝的旨意时,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们想的和沈华善想的一样,这太子良娣,不是沈家的荣耀事,而是沈家的催命符!
这晚,沈华善书房灯火通明,除了沈华善这一房的人外,沈开善、沈则儒等人也都齐聚在沈华善书房,讨论的是太子良娣一事,商量如何化解沈家的危局。
“皇上的旨意已经下了,不拘嫡庶。这就是说,沈家不能以没有合适的姑娘为由,推却这个位置。那么可以知道,皇上看中的,是沈家的庶女,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宓儿了。”
沈华善将长泰帝的旨意和用意都向众人说了一遍,心中的惧意和寒意渐渐平息下来,开始冷静地分析这个事。
这个太子良娣,要把沈家圈进去,就要把自己和敬儿圈进去,最大的可能,就是敬儿的女儿们了。
宁儿已经定亲,没有她的事了;宛儿年纪太小,只有宓儿已经及笄却尚未婚嫁,而且比太子大一岁。长一岁,正好可以教导太子敦伦,也有利于为皇室诞孕子嗣,这是在长泰帝看来,是最合适的了。
如果没有猜错,那个人,应该是宓儿了。
“那么,我们是出这个良娣好还是不出这个良娣好?”沈华善又问了,这个已经不算问题了,所有人都心中有答案。
这不是为难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沈家的将来,所以他才会这么慎重,召了这么多人前来商讨。他寄望,集合沈家众人所长,能够解了这个大危险。
前路是否会光明?沈家解决危局之道又落在哪里呢?这一刻,沈华善真的不知道。
第二百四十七章两难
“孙女认为,我们沈家不能出这个良娣,沈家已经出了一个太子詹事了,再出一个太子良娣,那就是祸事了!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推了这个位置。”沈宁第一个说道。
这不符合她的个xing。但是想到皇上的用心,她就不得不愤怒,以致失了平日的冷静。
“史书有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才是一国之责!一国如是,一家亦如是。让宓儿为太子良娣,与一国和亲何异?”沈宁又说道。
除了上面的还有,还有一点,那就是沈宓和颜商两人qíng投意合,更加不能成为太子良娣。无论是为了沈家将来,还是为了沈宓个人,这个良娣的位置,沈家都不能要。
“宁儿说得没有错!家族当为宗族子弟庇佑,万没有将族人推至死路的事qíng。这个良娣,我们不能要!”沈开善开口说道。
经历了幼子沈则熙的事qíng,沈开善对于宗族和子弟的思考更加深入,沈宁这一番话,是说到他心里去了。沈家要想解了这个危局,其实是很简单的事qíng,只要将沈宓送去良娣之位,然后,再找个理由让她bào毙就可以了,沈家就可以脱身出来了。
这也是现时大族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状况的最寻常做法。先前赵家那个赵雨华就是如此。
但是,明明知道这个太子良娣将来会成为牺牲品,家族还要去做这样的事,这样的家族,怎么上下一心?这样的家族,又怎么会兴盛昌旺?这寻常的做法,必定是会寒了族人的心,必定会损了家族气运。
沈家正是势起之时,怎么能够去做这样的事qíng?——这是沈开善心里反复思量到的。
“我也赞同叔父所言,我们一定要推了这个太子良娣,至于怎么推法,一定会有办法的。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我们一定能想出办法的。”沈则儒点点头,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