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535)

  接到沈华善的书信之后,沈得善和沈则远等人,就准备着离开桂州的事宜了。

  他们先是去了桂州刺史府向卢智胜辞别,请卢家众人对沈瑶多加照拂看顾,又说一时半会都会在西宁道各地游历,若是有要事,可以随时关联等等。

  卢智胜自然对沈家众人大力挽留,道是桂州物华丰盛景色甚佳,只是因为一直筹备着亲事倒没有得闲带着诸位一览这桂州之景,实在是惭愧云云。

  沈瑶则是双眼通红,眼里泪水怎么都抹不gān,她泪眼婆娑语气哽咽地让沈家众人定要时时来看她,这样的不舍和惜别,令沈宁也忍不住眼睛湿润。

  骨ròu之亲,手足之qíng,哪个又会真正舍得下呢?

  不管怎么说,到了三月初三这一天,沈家众人离开桂州,出发前往昆州了。和当初快马加鞭从文镇赶往桂州不一样,这一次,他们走的是水路,而且一路上行程缓慢,倒真有一种意态悠闲的游历之感。

  沈宁带着秋歌和秋书,听着远处轻舟的艄公若有似无地唱着山歌:哎……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哎……

  这乃是桂州地区最负盛名的山歌,几乎人人都会唱,沈宁听着这样的山歌,想着在另一艘船上的应南图,又想着即将开展的昆州生活,觉得有一种隽永的意味来。

  人生如是,浮世如此,能和家人并肩作战,能和qíng人相扶相持,再多的艰难,何有可惧?

  第二百七十二章昆州三家

  昆州,只是西宁道属下的一个中州,地位却十分紧要。

  一是因为这里有最靠近西燕的边镇:文镇。历来是兵家必守之地,为此,安西都护府和西宁卫都在昆州驻扎了不少兵马;二是因为这里出气候独特,因而出产众多珍贵药材和茶叶,如被军中士兵成为“金不换”的止血药材三七,还有被成为西宁之宝的云雾红茶,使得大永商人如游鲫,小往大来,这昆州一带的商务极是繁荣;三是因为昆州地下隐藏着丰富的矿藏,尤其是各色金属矿藏之丰,甚至超过了昆州的药材和茶叶,也因此,朝廷对昆州的管理一向严格。毕竟,矿产实在太过重要了,一个弄不好,甚至会影响一方的安宁。

  昆州一带如此繁荣,因而聚集的居民也众多。这些人在昆州这里繁衍生息,世世代代拓展开去,正是因为人多,才显得昆州更加重要。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昆州三家。

  所谓昆州三家,就是世居昆州的豪门大族,分别为李、张、杨三家。

  这三家的族人子弟大多集中在昆州一带,而且占据着昆州政、商两界的主要位置,比如说昆州刺史李惠山、文镇药市行会会长李次山就是李氏的子弟,又比如昆州最大的药材商杨步勋、昆州别驾杨步云就是出自昆州杨家,而垄断昆州林业的张经纶、张经纬兄弟正是张家的嫡枝嫡子。

  这三家的势力在昆州盘根错节,又互为姻亲互为牵制,加上昆州远离京兆素来民风彪悍,这三家的子弟,虽然不能说是能在昆州横着走,却也是昆州数一数二的人。

  所谓牵一发动全身,这昆州三家动一动,昆州政、商两界就要抖一抖。

  这昆州三家之中,又以李氏最为势盛,这些年来,已经有隐隐压其余两家一头的态势。

  且不说别的因素,就说这昆州刺史李惠山,这些年就为李家的壮大出了不少力。在他的支持护航下,李家的族人无论是在昆州官场还是在昆州商域都如鱼得水风生水起,这令张、杨两家嫉恨不已,却也只能眼红暗骂。

  李氏独大,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李氏和西宁卫大将军彭明义有亲,而且这些年来李、彭两家联系紧密。

  这也就是说,李家牵涉到军方,关系着西宁卫十二万兵马,就算张、杨两家再怎么不甘,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家越过自身去了。

  “李老爷子七十大寿,这是李家给昆州诸家发的帖子。李家祖宅已经在忙碌了,刺史府这些天也都在谈论着这个事qíng。魏中希虽然折了手臂,却也是跑进跑出里外打点,狗腿子做了个十足!”

  位于昆州内城东南方向的杨家祖宅,杨步云带着讥笑的口吻这样说道,向自己的父亲杨从东汇报着昆州的最新qíng况,一旁还有他的叔父杨从南和堂兄杨步勋等人。

  “七十大寿嘛,古来稀,自然是要隆重一些的。不过这魏中希看来是要紧靠着李家了,就不怕他的手臂好不了?”杨步勋露出了一丝笑意,接过了杨步云手中的帖子,摊开来仔细瞧了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