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早前在文镇,我们张氏分支有个药贩曾顶撞过李次山?还抬出了昆州张氏的名号?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是纸糊了心还是脑塞了糙?若是惹得李家不喜,那就麻烦了。看来还得派人往李次山那里送点礼才行。”张潜民想到了早前听到的消息,语气有些不豫。
现在自家和李家打好jiāo道还来不及,怎么可以顶撞呢?
这个事qíng,张经纶刚好是知道的,便将事qíng的始末都对父亲说了一遍,末了还说道:“那个只是分支族人,昧着心赚了些黑钱,这倒不是大事。况且这事,为李次山博得了声名,现在药市谁不说李家公正公道?也是为李家添花了。依孩儿看,这事就揭过去了。”
对于儿子的判断,张潜民还是信服的,既然他这么说了,那么这事也就到此为止。
怪不得张潜民这么紧张自家和李家的关系,作为三家之中最弱小的一家,张家要尽一切努力保持和另外两家的友好关系,不然,日子就更难捱了。
从上一任张氏族长开始,张家就积极主张和李家、杨家联姻,借由姻亲,在昆州之地铺开一张人qíng网络,也就是倚仗其余两家的意思。
到了张潜民这一代,这样的联姻保守的族策执行得更彻底,所以这个分支的小风波,才会令张潜民如此在意。
左支右绌的族长,甚是艰难啊,偏偏底下的族人仍无所悟,这才是令张潜民窝火的事qíng。
正被李、张两家忌惮讨论的李家,此刻是一片和乐融融。
李氏的族长李老爷子李公绪,也就是昆州刺史李惠山的父亲,正笑呵呵地听着儿、侄、孙辈关于他寿宴的种种安排,时不时地点点头,对这一切都感到很满意。
自己寿长体健,而且家族兴旺,族中人才济济,在昆州一带提起李氏,谁不会礼让三分?就算是在整个西宁道,也没有多少家族敢轻慢李氏,这对于身为族长的李公绪来说,就是最得意的事qíng了。
“其实按照我的意思,倒也不用过于铺张,免得授人话柄,道是我们李家如何势盛,反而有损我们李家的声誉,倒不美了。”李公绪虽然已经年已七十,但是眼里时有jīng光。
此刻听着儿孙的安排,他是很满意,但满意之余,他也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忧虑。势不可用尽,福不可享完,他担心这次寿宴办得太隆重了。
“父亲请放心,这个度,我们这些晚辈自然会把握的。父亲只管养足jīng神,等着寿宴那天众人给您老人家祝寿就可以了。”李惠山笑着安慰道,和李次山等族中兄弟一起保证寿宴绝对会隆重又不夸张了的云云……
一时间,李氏祖宅笑声不断。
第二百七十三章登场
当沈则远一行人到达昆州的时候,chūn意已经很浓了。
昆州鲜花繁茂,正肆意而张扬地盛开着,整个昆州城,都弥漫着馥郁的芳香,也弥漫着,一股热烈激动的欢乐之氛。
甫入昆州城,沈则远等人就知道这种欢乐的气氛所为何来了。
从踏入城门开始,他们就断断续续地听到周围的行人、行商在讨论李家老爷子的寿宴。作为昆州城数一数二的人物,李老爷子的七十寿宴可谓全城瞩目。
从宴会的布置要邀请的宾客,从定制的礼服到预订的寿饼,都成为昆州百姓津津乐道的内容,更有趋利之人已经计算出李老爷子寿宴当然可以从李家免费领到多少个寿饼,可以得到多少微薄的好处。
“啧啧,你们都不晓得,李家寿宴的布置啊,可以比得上那龙宫了。我有个远房侄儿在李家做帮工,听说啊,到了晚上,李家的珍宝亮光闪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路边的小酒馆有酒客甲这样chuī嘘说道。
“那算什么!我听我那婆娘的外甥说啊,到时候李家会摆三天流水席,全城七十岁的老人都可以免费去吃啊!可惜我家没有那么高寿的……不过有免费寿饼可以领,那也不错了!”酒客乙提供了这样一个消息,顿时小酒馆的不少人在考虑家中人的岁数了。
“同人不同命啊。李家子孙繁茂,个个都是有出息的。李老爷子七十大寿真是风光了!我们这些老头子,晚景凄凉啊……”也有年纪大的酒客丙语气萧索,想到自家的窘况,不由得羡慕感叹。
沈则远一行人听着昆州民众的种种讨论,感受着昆州城内的风貌,来到了落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