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587)

  矿藏和刺史,哪个重要?都不用回到了!所以卞之和选择了沉默,默认了太子的做法。他只能保李家的矿藏,昆州刺史,保不得了!

  江成海和沈华善,先是极端失望,后是无比欢欣,中间还夹杂着哭笑不得,太子这个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简直是……简直是神来之法啊!没想到西宁道矿藏一事,竟然会是这样的处置结果。

  户部虽然不能cha手西宁道矿藏的事宜,可是昆州李家,却折了一个四品昆州刺史,这算什么qíng况?丢了芝麻捡了西瓜?还是修了西瓜捡了芝麻?沈华善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了。

  或许太子的做法,就是平衡这次矿藏争端的最好做法,能让大家都无话可说!

  京兆的结果传到西宁道的时候,同样令谢同甫等人无语,然后是苦笑。事无全备,保得住李家打理的矿藏,却保不住李家的昆州刺史,总有得有失,比起失去一个昆州刺史来说,能保住矿藏,已经是幸事了。

  李老爷知道这个结果之后,则是面色铁青。即使有了西宁道观察使和西宁卫大将军的担保,李家仍要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一个家族,倾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培养出一个四品刺史?前期的供养、后期的打点、中间的心力,所费难以计数。可是如今,说撤职就撤职,连申辩的机会都没有!

  李老爷子知道,自己的儿子之所以被撤职,不是因为犯了过错,也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京兆势力相互争斗的结果,而是太子为了平衡京兆势力的结果!自己儿子,就是让京兆势力都平息下来的一个牺牲品!

  神仙打架,遭罪的永远是凡人。此刻李老爷子就是这样的心qíng,可是他不能怨不能恨,还得想办法去打点李惠山撤职之后的事宜,因为太子有言“撤职问责”,撤职是一定的了,问责会是怎样,尚未知道。

  但想来,以昆州李家的声势,还有谢同甫、彭明义的相帮,这个问责必定大而化小,小而化无。

  这个结果,同样令沈得善等人不知该如何反应。高兴?不是,本来户部能直接cha手进西宁道矿藏这里,事qíng就好办了;难过?也不是,李家没了这个昆州刺史的位置,沈家以后在西宁道这里就少了很多掣肘。

  总之,就是无语了。

  但这些,都是已知的结果,都是可以放在脑后的事qíng。在昆州这里,谢同甫和彭明义等西宁官员、李老爷子和杨老爷子等世家族长、沈得善和沈则远等平民百姓,都在等待着另一个结果,那就是新任昆州刺史会是谁。

  当他们知道新任昆州人选的时候,都大吃一惊,竟然会是他!真是想不到!

  第二百九十七章主政昆州

  新任昆州刺史竟然是沈则敬!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料到的事qíng,包括沈得善等沈家人都没有想到。

  当这个消息传到西宁道的时候,吏部的任命已经下达了,鉴于朝臣对西宁道的纷争不断,吏部很快就将调令办妥了。中间的手续环节虽然一个不漏,时间却是大大缩短了,速度快得根本就像以拖慵出名的吏部。

  从京兆少尹到昆州刺史,沈则敬又进了一步。他任职京兆少尹,差不多有三年的时间了,三年进一步,以他的能力和沈家之势,是应有之义。然而这一步,沈则敬进得并不容易。

  原因在于昆州刺史这个位置。这个位置,虽然是正四品下的官职,却因为西宁道矿藏、西宁道商路等种种复杂的qíng况,让朝中重臣争夺得无比激烈。

  总体来说,一个官职会落在谁人手中,是各方势力角逐较量的结果,尤其是品阶越高的官职,越是如此。这个时候,看的,已经不是个人为官的政绩了,而是个人背后势力的qiáng悍程度。

  昆州刺史之位的争夺就是如此。

  最后这个位置落在沈则敬手中,是沈华善等人谋划的结果。在这个官职争夺上面,沈华善并没有直接与卞之和对上,而是走了韦景曜和萧厚仁的路子,打了卞之和一个措手不及。

  从官职上论,沈则敬是从吏部出身的,他任考功司郎中期间,政绩很漂亮,让萧厚仁刮目相看。加上萧厚仁当年也在考功司郎待过,这份香火qíng,经叶正纯和沈华善的善加经营,已经很牢固了;韦景曜那里就不用说了,韦老太君现在还在为应南图打点婚事呢。

  长泰帝和太子,纵有种种御下之道和平衡之策,也不能不考虑这两位老臣的意见。就这样,太子便准了吏部的提议,将沈则敬调任为昆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