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余宣和沈余平通过的,正是这样的考试。沈余宣是因为沈则敬直接就获得了考试资格,沈余平是以祖父荫才取得考试的资格的,好在这两个人也不负众望,把这两个国子生的名额拿到手了。
沈家因为这件事又置办了几桌酒席不论。因为沈余文和沈余韬两个人回京兆的时日尚短,也就没来得及参加国子监的考试,按照沈华善的意思,他们两个在适应京兆生活的同时也进入了京兆官学就读,京兆官学比国子监要差一等,不过也有不少名儒大家,比起岭南来说,要好上不少,沈余宏当年也是就读京兆官学的,算是沈余文和沈余韬的同门师兄。
沈余宏还专门跑去找了这两个堂弟,教授他们在京兆官学的生存之道,比如哪个先生是严厉不苟人qíng的,哪个夫子是好说话有商量余地的,官学里面有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还有哪里是士子们经常去的,林林总总,听得沈余文和沈余韬两个频频点头,拼命将这些提点记在脑中,免得去了官学两眼一抹黑,也暗自感激这位堂兄。
沈家第三件喜事和沈余宏有关,其实也算不得喜事了,那就是沈家去成家下定了,沈余宏的结婚流程又向前了一步,剩下的,就等成燕燕及笄了再商定成亲的日期,这倒也不急。所以沈余宏日子过得很舒服,和堂弟沈余益嘀咕嘀咕几句,安排如流处的事qíng,剩下的事qíng就是读书,准备明年chūn闱。
还有另外一件事也引起了沈家人的讨论,在沈宁看来,这算得上是大喜事了。二月的时候,颜商、八堂叔沈则学和胡氏安和堂等人从西宁道返回京兆了,他们已经去了几个月,连过年的时候都没有回来。他们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不少西燕和滇桂当地的物品,连沈宁都分得了几包酸笋,喜得夏词在不断琢磨新菜式,酸笋炒ròu片?酸笋野鸭汤?
沈则远和沈胡氏自是特别高兴,看着一行人的风霜疲惫,忙着让他们先行歇息再细说这一趟西宁之行的事qíng,沈胡氏甚至还想到了安和堂等人返回江南时,要让他们带些什么物品回娘家才好。
照例是在沈华善的书房,颜商一行人向沈华善和沈则远述说西宁之事,他们此去西宁的收获还真不少。沈则学拿出一张舆图,按照沈家的优良传统,他也为这张舆图标上了相关说明,标示的正是滇桂一带西宁道的事qíng,所经过的商市、jiāo易繁茂的镇集、船只数多的渡口、商人世家等等,甚至某些地方的经济支柱产业都标出了,这是收获之一;第二,一行人见证了茶马司的组建,暗中资助了茶马司官署的兴建,当然此事没有瞒着茶马司史,因而也和茶马司史保持着不错的关系,为此散去的钱财就不论;第三,拜访了西宁道几大商人世家,jiāo换了名帖,约定彼此互通来往;第四,和西宁道茶商行会、药商行会签订了jiāo易协议,约定将三百斤四月新茶和五百斤六月药材,包括远志、大huáng、丹参、知母等,按时运抵西宁,进行第一次的合作事宜。
这几件事qíng,一件比一件重要,没想到颜商等人去了不到半年就有这样的收获,实在是了不起,沈华善和沈则远都满意不已,尤其是和茶商行会、药商行会的jiāo易,虽然数量很少,不过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只要有了开头,一切就好办了。
接下来的事qíng就不是沈华善熟知的范围了,所以他jiāo代沈则远和颜商等人下去好好商讨,务必要把相关后续事qíng都安排妥当,几天之后,待沈则学和安和堂的人准备返回江南时,他还亲自写了问候信让安和堂的人捎带给胡不涂,信中对沈胡氏多有赞扬不论。
沈宁也只隐约知道颜商等人收获不少,沈胡氏无意中给她透漏过只言片语,她自然也高兴,想来以二叔和颜商的商才,会把这些事qíng都安排好的。所以她也就把目光转向别处,和沈宓、沈瑶等姐妹齐聚一起,庆贺起来。
原来是沈宛已经快七岁了,过完年之后沈俞氏发话,将靠近碧荷院的一处小院划拨给沈宛,到了二月初的时候已经修葺好了,这几日沈宛就筹备着要搬进去了。沈宛一早就想好了新院子的名称了,还请沈则敬题了字,如今那“jīng巧居”三个字已经做成匾额,正稳当地挂在她的新居上面呢。
沈宛搬进去的时候,沈宁、沈宓、沈瑶等人都亲自去jīng巧居道贺了,李姨娘和何姨娘也都在,沈俞氏、沈安氏和沈胡氏虽然没有亲到,不过也送了礼过来,沈胡氏还让大厨房做了一桌酒席过来,所以几个小姑娘、两个姨娘凑在一起也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