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698)

  他们讨论的,乃是皇上大行之后的事qíng。帝王虽未崩,身后却已定,要做的准备,要提的警戒,比任何时候都要多重。

  帝王大行,这是朝堂至大之事,悲伤固然有之,但是对于太子和朝臣来说,悲伤远不是最重要的事qíng。

  最重要的,乃是维持朝政的稳定。朝政诸事、军国重务,在新旧君主jiāo替之时,要比任何时刻都来得紧张,也比任何时刻都容易动乱。

  首要的必要的,就是稳!稳住朝臣的心神,稳住朝堂的局面,稳住七大道的军政。稳定,压倒一切,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没有什么事qíng,比这一点更加重要。悲哀伤痛、丧葬礼仪这样的事qíng,根本就不在此时讨论范围之内。

  为了这个特殊时刻的稳定,在长泰帝病重之前,大永这个国家机器,就开始运作起来了。

  天下七大道军政主官的家族子弟,一直是长居京兆的,如今更是被严密看管起来,尤其是那些核心的家族子弟,都在金吾左右卫的控制之中。

  安北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已作了充足准备,并且高度警戒,虽则明面上没有颁布戒严令,但是这两都护府实则上,已经在戒严了。进入大永边境的审查,比以往严格了十倍不止。

  京兆这里,乃是大永的核心,从韦景曜这样的顶级朝臣,到八品主事这样的不流小官,也都严阵以待。日常事务做好,这是必须的,也有官员预见到可能发生的变故,对自己的职责范围更为重视。比如京兆尹储时秀,就带着一千府兵日夜巡查,保证京兆的秩序。

  皇城之内,也有了应对。宫禁、宵禁自然不用多说。金吾卫大将军魏延庆带领三万金吾左卫,已经驻扎在皇城门外,以保证太子顺利登基,以保证京兆朝堂稳定。

  太子监国已久,群臣对于新主,早已适应。长泰帝遗诏已经立下,京兆之内无相争之皇子,太子到时只须奉遗诏灵前即位,三万金吾卫,只是作为后盾,保证这一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这是一套完整而严密的朝政体系,在皇上即将大行的时候,更加高度严谨地运作起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差错,从上而下,又从下而上,各自严谨慎重,所为的,就是这一个时刻的稳定。

  “启禀殿下,三万金吾左卫已经在皇城外守候。这三万兵将,皆是皇上心腹亲信,必定秉承皇上遗诏,助殿下顺利登基;其余四万金吾卫,则是驻守城外,以维定京兆的局面,请殿下放心……”

  魏延庆将金吾左右卫的准备详细地说出来。当听到这七万人细致、严密的布防,沈华善才略微松了一口气,神色却是依旧凝重。

  他和其余朝臣都深知,皇上一旦大行,京兆这里,最重要的,不是皇权象征的太子,也不是他们这些所谓肱骨的朝堂大臣,最重要,乃是七万金吾左右卫!

  这七万人,就是京兆的军队力量,只要这七万人稳定有序,那么京兆朝局就能稳定有序。

  金吾卫大将军魏延庆,乃是长泰帝的死忠纯臣,有他坐镇金吾卫,某些牛鬼蛇神,定不敢轻易作祟。只是,在这之前,有一点,沈华善作为监国重臣,是必须再三提及的。

  “非常事用非常法,乱世当重典。在这个时刻,将军需用霹雳手段,以雷霆万钧的姿势,压住底下的兵将,大局才能定。”沈华善沉吟着说道,眉头也没有舒展过。

  魏延庆点点头,没有因为沈华善的话语有半丝不顺。文官不gān军事,在这个时候,也就没有了这个顾忌。事实上,魏延庆的确也发现了金吾卫中有人蠢蠢yù动,他顾不得顺藤摸瓜去抓背后之人,只立即将这些兵将斩杀,以防军心动乱。

  从太子到朝臣,从京官到外官,从政事到军务,这套系统,已经作好了准备,就等待那天的到来了。

  二月初三夜,京兆那座覆斗形的司天台顶层,司天监君复乐正一瞬不瞬地盯着天空,观测着天象。

  这位大永的司天监大人,最擅长的,就是观测星象。虽然星象浩繁变幻莫测,却也能吉凶走向,是以司天监,可不通政事,却不可不知天象。

  随即,君复乐的面色就变了,顶层之上的灯火,映照出他苍白惊惧的脸色。他很想站起来,却发现全身都没有力气,只得软软地跌坐着。帝星陨落,早在他意料之中,却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个星象!

  “……天地不仁,不仁啊!”良久,君复乐爆发出一声惊嚎,放声大哭。他能知星象吉凶,却无济世良方,这个已经是须发皆白的老头,感念着天下苍生,却像个小儿一样嚎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