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当然是知道的。还有张段,和沈家的关系也不错。”胡安淡淡地说道,语气中的愉悦减了不少。
龚如熙和穆修己对视了一眼。果然,胡安对江成海,是有极深的成见的,不然,不会声音骤然冷了下来。
“既然是如此。今日我们几个,就和胡大人谈一个合作吧?这个合作完成之后,我们几个担保,户部尚书之位,你坐定了,而不是暂代!不知胡大人可有兴趣听听这个合作的计划?”
卞之和开口了。他面容带笑声音沉稳,二品大员的威势,除了压迫,还让人有一种信任感。
“合作?不知道下官有怎样的荣幸,能和几位大人合作呢?”胡安的声音,讶异困惑,这是一种受宠若惊的讶异。
当他听完卞之和的话语之后,猛地站了起来,失声地喊道:“这,延误军qíng,这是要杀头的死罪!”
他的心,跳得比之前更快了!果然,老师说得没有错,卞之和他们所谋的,当真是招讨司的五万兵马!
第四百零四章偿恩
卞之和他们看中的,正是胡安手中才有的调配补给之权,准确地说,是户部尚书手中才有的调配补给之权。
尤其是在国有动乱或战事的时候,这个调配补给之权,显得更加重要,它关系着作战军队的粮糙供应,粮糙若是不能及时补充,那么士兵拖着疲软的身体,怎么能够打胜战?换句话来说,这调配补给之权,关系着作战胜利是否。
就算平乱军队有再高深再奇巧的策略,若是粮糙没能及时补充,都是没有用的。
兵马未动,粮糙先行,此乃作战首要。然而,军队将士数目有限,负重能力有限,先行的粮糙,一般是十日到十五日之数,若是战事持久,关键是后期的补给。
就如这一次沈华善前去河内道平乱,户部会根据招讨司士兵行进的日程和战时的状况,安排这一路上的粮食补给,具体负责此事的,就是户部属下的转运司。转运司会将一路上的粮食运输数目、人员、日程安排妥当,以保证这五万招讨司士兵所需。
这样,在转运司的筹措下,招讨司士兵带着十日到十五日的粮食,再有户部的补给陆续到来,中间就不会有延误。
转运司的官员做好统计汇总之后,会将相关文书呈送到户部,户部尚书核准这些文书之后,就会给沿途各路转运司下达相关调令,只有在接到户部的调令之后,各路转运司的官员才会动起来。
卞之和他们谋的,就是这个户部的调令。他们隆重宴请胡安,就是想知道,这一次为招讨司运送粮糙的,会是哪几路转运司,中间会经过那些城镇。
也就是说,他们想通过户部的调令,从而知道这一次运送军粮的具体途径,从而阻挡这些粮糙准时到底河南、鄂州一带。
胡安惊愕而出的,也正是为此。
阻拦这些这些粮糙准时运抵,这不是延误军qíng是什么?
“难道胡大人这么多年来江成海的手下,过得如意吗?难道胡大人不想出了这些年的恶气?江成海虽然被夺了职,若是沈华善平定了河内道,以他和江成海的关系,必定会出面保住他的,江成海一定难官复原职。至于到时候,你这个暂代尚书,在户部是多么尴尬的存在,想必胡大人都能想到一二了。”
卞之和说道。他之所以敢对胡安这些计划,是有根有据的。早在开始谋划之前,卞之和就将胡安的底细知道得一清二楚了。胡安,在郑濮存还是户部尚书的时候,就已经是户部侍郎了,原先,他和江成海是同等同职的。
难怪江成海成为户部尚书之后,对胡安一直不待见,反而器重资历比胡安浅的张段。
江成海就任户部尚书这些年,朝中基本就没有官员在意过户部侍郎胡安的存在,可见江成海将他打压得有多厉害。
如今胡安翻身做了户部尚书,虽然只是暂代,却有了足够的本事去对付江成海,也有了足够的资本去出这些年的恶气。
越是被打压得厉害的人,当手中有了可以反击的力量之后,对于原先打压他的人,必定会毫无保留地攻击。——这一点,卞之和深信。
就算此刻胡安畏惧惊愕,但他相信,胡安一定会全力配合自己的提议,这是双利而无一害的事qíng。按照他的计划去做,既能坐稳户部尚书一职,又额外赚了一大笔钱财,会有人拒绝这样的好事吗?
“这……可是若是军粮运送出了问题,皇上必定会追究户部的责任。下官暂代户部尚书一职,若是出了这样的大问题。还怎么能够坐稳户部尚书之位?各位大人莫不是在开下官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