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耽于家,却忘了国。请大人责罚!”段宏又再跪下了。招讨司的将领,竟然和叛军有联系,这是他怎么都想不到的。
“既如此,你就将功赎罪吧。带着三营的士兵,平定河内道的乱局!这才是你这个招讨司中郎将的使命!也不枉本使对你的一番提醒。河内道太平,即是大永太平;大永太平,江南道也必不会动乱,你的妻儿,才能安稳存活。无论是为国为家,河内道都不能乱!”
沈华善沉沉说道,家国密不可分,作为军人,固然不可耽于家而忘了国,却也不能因国而忘家。没有国,何来家?不存家,国何用?家国一体,才是最正常的。
“末将定当遵命!末将以xing命起誓,定不rǔ军士使命,定会跟随大人平定河内道!”段宏跪着,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无比清醒的认识,心中再一次有了从军初时的豪qíng。
使命和豪qíng,对家国太平的守护,经历了这一次哗变的锤炼,才能使一个将领,成为一个将才!
太阳照样升起,那百余具叛变士兵的尸体,已经被掩埋。昨晚的骚乱,在招讨司士兵的心中,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
这些痕迹,使得他们回想着昨晚的事qíng,回想着沈华善所说的话语,不由得,行进的速度更快了一些,队形也更整齐了一起,不少士兵的腰背,挺得更值了一些。
这也是他们心中使命的觉醒,和豪qíng的重燃,他们,和段宏心中所经历的,大致相同。这一场哗变,在南阳这里留下了血腥,也留下了士兵的尸体,唤起跟随的东西,却更多了。得失,有所见。
沈华善和张戈,看见这样的士兵,心中不由得也涌起了豪qíng,经过这一次锤炼,招讨司的士兵,和早前不一样了。
没多久,他们就来到了郑州边上,离河内道叛乱的中心地带,更近了!
河内道的叛军,就在眼前了!
第四百一十二章两路叛军
沈华善和张戈带着招讨司的士兵,来到了郑州边上。
在这里,五万招讨司士兵汇合了河内卫进两万士兵,一共七万大永士兵,汇合在一起。
这个数目,相当于左右金吾卫的总人数,比安北、安西都护还要多的士兵数,在郑州边上汇合,就是为了平定郑州、晋州、鄂州三地的动乱。
这样庞大的士兵人数,只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这一场动乱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
尽管带着招讨司的士兵来河内道之前,沈华善和张戈对河内道的动乱,就作了充分的预计,也想好了当中会有的艰险。可是当他们和古大存汇合时,才知道这三地真实的qíng况,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古大存带着两万河内卫士兵在这三地平乱,却没有多少效果,这是无奈实qíng。
本来,河内卫有十二万兵马,若是全力平叛,或许还用不着招讨司。可是持续的gān旱,并不仅仅是这三地出现,而是整个河内道几乎都出现了这三地的qíng况。
因此,另外的十万兵士,正在各大副将的带领下,分散在河内道各地赈灾,控制各地的局面。
若是以整个河内卫兵力来平叛,说不定这三地的乱局还未平定,其余之地乱象就生了。这样一来,整个河内道都要乱了。
古大存只能带着这两万士兵,和这三地的叛军周旋着,等待着招讨司五万援兵的到来。
在古大存的述说后,沈华善和张戈对这三地动乱的qíng况,有了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自然,眉头就皱得更深了。
郑州、晋州、鄂州这三地,计有五十万百姓牵涉其中。其中,叛军的人数,约在三万之数,按照占领地域的不同,主要有两路叛军。
其一,是以晋州之地为主、占据一半郑州之地的北路叛军,其首领正是贼匪头目刘良;其二,是以鄂州之地为主,同样占据一半郑州之地的西路叛军,其首领是原河内卫的中郎将huáng渊。
这两路叛军,各有一万之数,除了这主要的两路叛军之外,这三地还有其余的叛军队伍,林林杂杂也有近万人。
刘良原先是晋州之地的悍匪,一向与官府作对,原本就有三千多手下。在晋州尚未动乱之前,刘良及其手下,一直是官府通缉的重要对象,却始终没有办法将刘良缉拿。早前,晋州刺史王麟已经向朝廷请旨,请求朝廷派官员前来晋州剿匪的。
可是,朝廷的批复尚未下来,晋州就发生了蝗灾,又出现了备荒粮一空的事qíng,晋州百姓对官府的仇恨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晋州就bào动了。